《过伯升宅玩骨董而菖蒲尤盛鱼有红色有蓝色有玉有锦俱三尾如鼎又有水晶四尾者》

时间: 2024-12-29 02:08:31

菖蒲钵钵虎须抽,玳瑁盆盆锦鲫浮。

衰老一尘几不染,小儿百件欲拿周。

言归肯问迟和早,再到宁知得与不。

落日青山三四点,几回舟子促回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菖蒲钵钵虎须抽,玳瑁盆盆锦鲫浮。
衰老一尘几不染,小儿百件欲拿周。
言归肯问迟和早,再到宁知得与不。
落日青山三四点,几回舟子促回舟。

白话文翻译

菖蒲盛放在钵中,像虎须般挺拔;
玳瑁制成的盆中,锦鲫悠然浮游。
我年老已逝,世俗的尘埃几乎未曾沾染,
而小儿却想要那一百件玩具,真是贪婪。
归去时恨问时间的迟早,
再来时又怎知所得与否呢?
落日映照青山,点缀着三四个阴影,
几度催促舟子快点回舟。

注释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作装饰和药用。
  • 钵钵:指盛放物品的器皿。
  • 虎须:形容菖蒲的形态,像老虎的胡须。
  • 玳瑁:一种珍贵的海龟,常用来制作器物。
  • 锦鲫:一种观赏鱼,色彩斑斓。
  • 衰老一尘几不染:形容作者年老而不染世俗尘埃。
  • 小儿百件欲拿周:小孩贪恋玩物,想要很多东西。
  • 言归:说到归去。
  • 宁知得与不:怎么知道能否得到。
  • 落日青山:描绘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晚号香光,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多变,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背景下社会动荡,徐渭在文学和艺术上追求个性和自由,表达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个人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董与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开头的“菖蒲钵钵虎须抽,玳瑁盆盆锦鲫浮”,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古董的美丽与生机,展现了作者对古玩之美的欣赏。此处的“虎须”与“锦鲫”,不仅是对物品的描绘,更透出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

接下来的“衰老一尘几不染”,则将视角转向作者自身,表达了他对年岁渐长、心境淡泊的感慨。虽然身处尘世,但他却保持了内心的清净与纯粹,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小儿对“百件欲拿周”的贪婪,反映出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玩乐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

后半部分“落日青山三四点”,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宁静景象,给人以回归自然的宁静感。最后“几回舟子促回舟”,则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去向的思考,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菖蒲钵钵虎须抽:描绘了菖蒲的生动形态,表现出古董的精致。
  • 玳瑁盆盆锦鲫浮:通过鱼的悠然状态,传达了生活的惬意。
  • 衰老一尘几不染: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反思。
  • 小儿百件欲拿周: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
  • 言归肯问迟和早:提到归去时的忧虑与思考。
  • 再到宁知得与不:引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落日青山三四点:描绘了自然景致,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几回舟子促回舟:反映了对时间的紧迫感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须”形容菖蒲的生动。
  • 对仗:如“菖蒲钵钵”与“玳瑁盆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鱼的悠然浮游,使得景物充满生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董的欣赏、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人性欲望的反思,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菖蒲:象征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丽。
  • 玳瑁:象征珍贵与独特。
  • 锦鲫:象征生命的活力与乐趣。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菖蒲”象征什么?

    • A. 贪婪
    • B. 生命的蓬勃
    • C. 老年
    • D. 时间的流逝
  2. “小儿百件欲拿周”反映了什么?

    • A. 童真
    • B. 贪婪
    • C. 富裕
    • D. 贫穷
  3. 诗中“落日青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宁静
    • B. 喧嚣
    • C. 冷酷
    • D. 暴风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徐渭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物质与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酒与孤独的哲学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徐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