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宫》

时间: 2024-09-19 21:14:33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宫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
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
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
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
彩丝谁惜惧长蛟。

白话文翻译:

《楚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愁的感慨。湘水如泪,波光粼粼,宛如泪水般流淌;楚地的幽境使人迷醉,追逐着远方的遗恨。枫树下的猿猴在夜里悲鸣,似乎在断肠;女萝山的鬼魂在呼唤,似乎在邀请我。空荡荡地返回,心中依旧腐败,却难以复苏;更何况,腥臊的气味令人难以招架。即便故乡只剩三户人家,谁还会在意那些彩丝呢?对于漫长的蛟龙,我又怎能心生畏惧?

注释:

字词注释:

  • 湘波:指湘江的波浪。
  • 漓漓:形容水流的样子,像泪一样。
  • 楚厉:楚国的歌声,指楚地的风情。
  • 逐恨:追逐着心中的恨意。
  • 夜猿:夜晚的猿猴,象征孤独和悲伤。
  • 腥臊:指令人作呕的气味,形容愁绪的沉重。
  • 彩丝:美丽的丝绸,这里象征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楚宫原为古代楚国的宫殿,象征着失落的繁华与情感的寄托。诗中提到的湘江与楚地,均为南方的水乡,常与离愁、思念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少陵野老,晚唐诗人,因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李商隐的诗风往往蕴含浓厚的个人情感与社会批判,作品中常有对故乡、爱情、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楚宫》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之时。诗中呈现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楚宫》乍看似乎简单,却蕴含了深邃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湘波如泪”描绘出一幅淡淡的忧伤画面,湘水的波光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泪水,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接着“楚厉迷魂逐恨遥”,展现出楚地风情的魅力,但同时又让人迷失在遙远的心事之中,追逐着无法释怀的恨意。

“枫树夜猿愁自断”,在宁静的夜晚,枫树下的猿猴发出悲鸣,似乎在诉说着失去的痛苦,增强了诗的哀伤气氛。而“女萝山鬼语相邀”,则暗示出一种对灵魂的召唤,增添了神秘色彩。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巧妙结合,表现出深刻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渴望。

最后两句“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表达了即使故乡只剩下寥寥数户,诗人依然珍视这份情感,哪怕面临再大的困难与挑战,心中仍存有一份希望与坚持。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使得《楚宫》成为李商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波如泪色漻漻”:将湘江的波光比作泪水,体现出个人的哀伤与思乡之情。
  • “楚厉迷魂逐恨遥”:楚地的风情让人迷失,追逐着遥远的恨意,暗示着复杂的情感经历。
  • “枫树夜猿愁自断”:夜晚的枫树与猿猴,形成孤独与悲愁的意象。
  • “女萝山鬼语相邀”:山鬼的呼唤,似乎在邀请诗人进入另一个世界,增加了神秘感。
  • “空归腐败犹难复”:即使空荡荡地回到故乡,心中依旧感到沮丧与腐败。
  • “更困腥臊岂易招?”:生活的艰辛与困境,令人难以承受。
  • “但使故乡三户在”:即便故乡只剩下三户人家,暗示对故乡的依恋。
  • “彩丝谁惜惧长蛟”:对于美好的事物不再珍惜,表明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湘水比作泪,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用“猿愁自断”等描绘情感,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工整对仗,提升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遗憾。情感基调复杂而深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波:象征思乡的情感。
  • 楚厉:暗示对失去的向往。
  • 夜猿:象征孤独与悲伤。
  • 女萝:暗示神秘与召唤。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的意象多与南方水乡相关,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对往昔的追忆,恰如湘水一般,流淌着不尽的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楚宫》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商隐
    C. 杜甫

  2. “湘波如泪”中“湘波”的意思是: A. 湖水
    B. 湘江的波浪
    C. 人的泪水

  3. 诗中提到的“夜猿”象征的是: A. 快乐
    B. 孤独与悲伤
    C. 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 李贺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楚宫》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愁苦,但李商隐的诗更多的是细腻的个人情感,而杜甫则带有更多对家庭与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