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沈碑。
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
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
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对已故朋友的追思与自我反省。延陵的墓碑留存着名人的表述,岘首则送别了沈氏的碑文。我敢于直言,但并不加任何修饰,仍然可以无愧于心。生前难以报答的恩情,纵使死去也难以追溯。等到将来能写下丰厚的功绩时,江河湖泊也许会因此而改变。
注释
字词注释:
- 延陵:指延陵王,历史上有名的将领。
- 留表墓:指留下表文的墓地,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 岘首:即岘山,这里指送行的地方。
- 敢伐:敢于斩钉截铁地说出。
- 无愧辞:不愧于心的言辞。
- 百生:百生指的是众多生前的恩情。
- 生金:比喻将来成就的辉煌。
典故解析:
- 沈碑:指沈约的碑文,沈约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碑文常用于纪念。
- 九死:源于古代的谚语,形容经历多次生死考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致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蕴含悲伤与愁思,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表现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死、功业的思考以及对故人的怀念。诗中表达了他对已故友人的哀悼,以及对自己一生得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李商隐对生与死、功与名的深刻反思和感悟。诗的开头提到了延陵的墓和沈碑,直接引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显示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死者的缅怀。接下来的“敢伐不加点”,表达了他敢于直言的勇气,尽管身处逆境也不愿意迎合世俗的看法。李商隐在诗中表露了对自己一生的无奈与追求,他感叹“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生前难以报恩,死后又无法弥补,透出了对人生短暂、恩情难续的悲叹。
最后两句“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则是对未来的期许,暗含着对成就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甘。虽然人生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但他依然期待着在未来能有所作为,改变现状。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既有对过往的沉重思考,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展示了李商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延陵留表墓:提到延陵王的墓,象征着历史的厚重,表达对伟人的怀念。
- 岘首送沈碑:岘首送别有名的沈碑,表明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敢伐不加点: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出一种勇气与坦诚。
- 犹当无愧辞:即使直言,也能心安理得,说明诗人的自信和自尊。
- 百生终莫报:感叹一生的恩情无法回报,表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 九死谅难追: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却仍无法追寻过往的恩情。
- 待得生金后:期望未来有所成就,暗示对人生的期许和渴望。
- 川原亦几移:期待自己的成就能改变现状,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使得语言更加严谨。
- 比喻与象征:如“生金”象征着成就和光辉,川原的变化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反思与自我反省,表达了李商隐对已逝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身成就的期待。通过对生死、恩情和功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墓:象征着死亡与追忆。
- 碑: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川原:象征着时光与人生的变迁。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着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墓与碑的结合,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延陵”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延陵王
- B. 沈约
- C. 李白
- D. 杜甫
-
“敢伐不加点”中的“点”是什么意思?
- A. 标点
- B. 修饰
- C. 将军
- D. 书法
-
诗中提到的“九死”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生死
- B. 爱情
- C. 功名
- D. 财富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本诗在情感上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而本诗的重点在于生死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全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