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泛舟)》
时间: 2024-10-16 14:33: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泛舟)
作者: 赵崇 〔宋代〕
轻云过雨,炎晖初减,楼台片片余霞。
曲径通幽,小阑斜护,水天薄暮人家。
暝色趣归鸦,竹风交立玉,清透窗纱。
断岸涟漪,乱萍芳苇绕烟沙。
依稀画艇莲娃。掩鲛绡微沁,急桨咿哑。
香雾霏微,冷光摇曳,娅红深映低花。
天际玉钩斜。矶边菱唱答,惊断鸣蛙。
满棹白苹归去,幽兴绕天涯。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云彩在雨后飘过,阳光的热度渐渐减弱,楼台的余晖映照着片片晚霞。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之处,小栏杆斜斜地护卫着,水面上薄暮的光影照耀着人家的轮廓。
昏暗的天空中,归巢的乌鸦在飞舞,竹林间的微风轻轻拂动着窗纱。
断崖边的涟漪荡漾,杂乱的浮萍和芳香的芦苇缠绕在烟沙之中。
依稀可见画舫上的莲花女孩,轻轻掩盖着鲛绡衣裳,急促的桨声微微回荡。
香雾轻盈飘散,冷光摇曳,艳红的花影映照在低矮的花丛中。
天边的月钩斜斜挂着,矶边的菱角轻轻唱和,惊起了鸣蛙的鸣叫。
满船的白苹归去,幽幽的兴致萦绕在天涯。
注释:
- 轻云过雨:指雨后天晴,轻云飘动。
- 炎晖初减:阳光的热度开始减弱,意味着天气变得凉爽。
- 片片余霞:晚霞映照着楼台,给人一种温柔的视觉感受。
-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往幽静的地方,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暝色趣归鸦:暮色中,归巢的乌鸦飞回,暗示着傍晚的到来。
- 竹风交立玉:竹林中的微风轻拂,窗纱如玉,给人以清透的感觉。
- 断岸涟漪:断崖边缘的水面荡起涟漪,营造出一种动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崇,字君道,宋代诗人,擅长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故。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望海潮(泛舟)》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乘舟泛游于水天之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感悟。
诗歌鉴赏:
《望海潮(泛舟)》透过精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感受。开篇的“轻云过雨,炎晖初减”,就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雨后初晴的美好时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水天一色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气氛。诗中的“曲径通幽”与“水天薄暮人家”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诗中运用大量自然意象,如“竹风”、“涟漪”等,借自然景象表达心中情感,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描绘人物时,诗人提到“莲娃”,让人联想到清丽脱俗的少女形象,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感。整首诗通过平和的语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云过雨,炎晖初减: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感。
- 楼台片片余霞:晚霞映照在楼台,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曲径通幽,小阑斜护:小路通向幽静处,栏杆斜斜地保护着这一片宁静。
- 水天薄暮人家:水天相接的景象中隐约可见人家的轮廓,表现出生活的气息。
- 暝色趣归鸦:暮色中乌鸦归巢,暗示一天的结束。
- 竹风交立玉,清透窗纱:竹林间的微风轻轻拂动窗纱,表现出清新透彻的感觉。
- 断岸涟漪,乱萍芳苇绕烟沙:描绘水面荡漾的景象,增加了诗歌的动感。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竹风交立玉”)、拟人(如“归鸦”)、对仗(如“满棹白苹归去,幽兴绕天涯”)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变化无常,象征着情感的波动。
- 霞:美丽的晚霞,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竹:象征坚韧与高雅。
- 水:象征生命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 a) 阴雨
b) 晴天
c) 雪天 -
“曲径通幽”中的“幽”指的是: a) 热闹
b) 宁静
c) 复杂 -
“满棹白苹归去”中的“白苹”指的是: a) 花
b) 水草
c) 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赵崇的《望海潮(泛舟)》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宁静的氛围,后者则表现出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