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寄寿家君》
时间: 2025-01-06 11:24:1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望海潮 寄寿家君
作者: 李雯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登楼翘首,白云堆处,悬弧此日高堂。
石发梳风,荷裳映日,三三两两成行。
好鸟奏笙簧。正新飞黄口,送语雕梁。
目极心摇,青山遥隔舞衣长。
堪怜游子回肠。恨乌衣此会,不捧霞觞。
且礼慈云,勤依佛日,细添一缕沉香。
九顿祝无疆。更颜随欢笑,心入清凉。
解带长松,卧看鹤影到池塘。
白话文翻译:
登上楼台,抬头望去,白云在空中堆积,太阳高悬在大堂之上。
微风轻拂,衣袂在阳光中映照,三三两两的人们成行而来。
美丽的鸟儿在奏乐,正如新飞的黄莺,传递着语言,飞舞到雕梁上。
目光所及,心中荡漾,远处青山如舞,衣袂轻扬。
令人怜惜的是游子心中思念,恨不得这次聚会,能捧起霞光映照的酒杯。
不如向慈云致敬,勤向佛日依靠,细细添上一缕沉香。
祝福无尽,面容因欢笑而愉悦,心中感到清凉。
解开长松的衣带,卧看鹤影在池塘中浮动。
注释:
- 翘首: 抬头向上看。
- 悬弧: 悬挂的弧形,指太阳。
- 石发: 石头般的白发,形容年长者。
- 笙簧: 笙和簧管乐器,象征音乐的美好。
- 乌衣: 指黑衣,象征哀伤和思念。
- 霞觞: 霞光映照的酒杯,象征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 “慈云”: 意指如母亲般的关怀与庇护。
- “佛日”: 寓意佛教的宁静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是清代的女诗人,她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雯晚年,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望海潮 寄寿家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亲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白云、青山、好鸟,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意境,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特别是“恨乌衣此会,不捧霞觞”一句,深刻揭示了游子对聚会的期待与对离别的惋惜,表现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用词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描写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悟,如“九顿祝无疆”,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交融,李雯成功地传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楼翘首,白云堆处,悬弧此日高堂。
- 描述了诗人登上高楼,仰望天空,白云朵朵,阳光明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野。
-
石发梳风,荷裳映日,三三两两成行。
- 形容风吹动人的发髻,衣裳在阳光下映照,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充满生机。
-
好鸟奏笙簧。正新飞黄口,送语雕梁。
- 描绘鸟儿在歌唱,似乎在传递美好的消息,映衬出欢乐的气氛。
-
目极心摇,青山遥隔舞衣长。
- 远望青山,心中荡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堪怜游子回肠。恨乌衣此会,不捧霞觞。
- 感叹游子的心情,渴望团聚的同时又感到无奈。
-
且礼慈云,勤依佛日,细添一缕沉香。
- 提到对自然的敬仰,向慈爱的云朵致敬,追求内心的宁静。
-
九顿祝无疆。更颜随欢笑,心入清凉。
- 祝福无尽,心中因欢笑而感到清凉,反映出内心的满足。
-
解带长松,卧看鹤影到池塘。
- 表达了放松的心情,静静地看着鹤在池塘中嬉戏,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如“青山遥隔舞衣长”暗示思念的距离。
- 拟人: 鸟儿奏乐,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形成了诗句的和谐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亲情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李雯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 象征自由与宁静。
- 青山: 代表遥远的思念与希望。
- 鸟儿: 象征生机与快乐。
- 霞觞: 代表美好时光与对生活的珍视。
- 鹤影: 象征悠闲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好鸟”象征什么?
- A. 哀伤
- B. 生机
- C. 思念
-
“恨乌衣此会”中的乌衣指的是什么?
- A. 亲情
- B. 离别
- C. 欢乐
-
诗中提到的“九顿祝无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祝福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李雯《望海潮 寄寿家君》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而李雯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内心的悠然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