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艾原客》

时间: 2025-01-04 07:55:34

原上桑柘瘦,再来还见贫。

沧州几年隐,白发一茎新。

败叶平空堑,残阳满近邻。

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艾原客
——方干 〔唐代〕

原上桑柘瘦,再来还见贫。
沧州几年隐,白发一茎新。
败叶平空堑,残阳满近邻。
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


白话文翻译:

在原野上,桑树和柘树显得瘦弱,重来这里时又见到贫困。
在沧州隐居了几年,白发中又添了一根新发。
枯败的树叶铺满了空堑,夕阳的余晖洒满了邻近的地方。
闲聊中提到知己,半是像学禅的人一样。


注释:

  •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时常用于养蚕和制作器具。
  • 沧州:地名,在今河北省,诗人曾在此隐居。
  • 白发一茎新:形容诗人生活的贫困和岁月的流逝,白发是年老的标志。
  • 空堑:指被枯叶覆盖的空壕,象征荒凉。
  • 残阳:落日的余晖,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学禅人:指的是修行禅宗的人,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其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隐居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方干隐居生活之时,反映了他对生活贫困与内心宁静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白艾原客》是方干在隐居生活中的反思之作。诗中描绘了原野的荒凉与个人的贫困,从桑柘的瘦弱到白发的增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自我的老去。枯败的叶子和夕阳的余晖构成了浓厚的忧伤氛围,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诗中“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的句子,显示了诗人对知己的渴望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他在与人交往中也透露出一种哲理性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沉静的语调,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深远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原上桑柘瘦:描绘了原野中桑树与柘树的瘦弱,暗示生活的贫困。
    2. 再来还见贫:再次归来,看到的仍是贫困的景象,感慨时光的无情。
    3. 沧州几年隐:提到自己在沧州隐居多年,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白发一茎新:白发的增加象征着年华的流逝,这一根新白发透露出诗人的生活艰辛。
    5. 败叶平空堑:空壕上落满了枯叶,体现出生命的荒凉。
    6. 残阳满近邻:落日的余晖洒满周围,显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暮年之感。
    7. 闲言说知己:闲聊中提及知己,传达出对真挚友谊的渴望。
    8. 半是学禅人:与知己的交流中,流露出一种禅意,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省。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败叶平空堑,残阳满近邻”,使诗句更加和谐。
    2. 比喻:白发比喻年老和生活的艰辛。
    3. 意象:桑柘、白发、枯叶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桑柘: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变化。
  • 白发:代表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败叶:指向生命的衰败与过去的无情。
  • 残阳: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艾原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方干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沧州”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名
    C. 一种生活方式

  3. 诗中“闲言说知己,半是学禅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友谊的渴望与内心的平静
    C. 对名利的失望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登高》——杜甫
    3. 《山中送别》——王维
  • 诗词对比: 《白艾原客》与《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描写,但《登高》更加强调了壮阔的气势与深邃的哲理,而《白艾原客》则更为细腻,着重于个人内心的体验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