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作者: 张炎 〔宋代〕
艾香消火未残。便能晴去不多寒。
冶游天气却身闲。带雨移花浑懒看,
应时插柳日须攀。最堪惆怅是东阑。
白话文翻译:
香艾的火焰已经熄灭,但余香尚存,天气晴好,寒意不再浓重。
游玩的天气让我感到悠闲自得,带着雨水的花朵我懒得去仔细观赏,
应时而动,插柳的日子正该去攀折。最让我感到惆怅的,还是那东边的栏杆。
注释:
字词注释:
- 艾香:指艾草的香气,常用以驱邪避害。
- 冶游:形容游玩的轻松愉快的状态。
- 带雨移花:形容花上带着雨水,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东阑:指东边的栏杆,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插柳:古时在春季插柳以祈求平安,常与送别相关联。
- 带雨移花:此句可能隐喻春雨润泽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子固,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小令,工于山水,情感细腻,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春季,正值游玩的时节,表达了作者在春暖花开时节的闲适与惆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怀。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适景象的词作,张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活力。诗的开头以“艾香消火未残”引入,给人一种余香犹存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接着,作者提到“冶游天气却身闲”,表达了他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到的轻松与惬意。
然而,随着“带雨移花浑懒看”,诗人将自然景色与自身情绪结合,带着雨滴的花朵似乎让他感到了一种懒散,似乎是对美好景象的无奈与漠然。最后一句“最堪惆怅是东阑”则揭示了内心的惆怅,东边的栏杆似乎象征着离别与过往,给这首词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营造出一种悠闲却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艾香消火未残:艾草的火焰已熄灭,余香仍然存在,象征着过去的记忆。
- 便能晴去不多寒:阳光明媚,寒意减退,传达出春天的温暖。
- 冶游天气却身闲:游玩的季节让人感到轻松自在。
- 带雨移花浑懒看:雨水浸润的花朵让人懒得去细看,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 应时插柳日须攀:应时而动,在春天插柳的日子里,应该去享受生活。
- 最堪惆怅是东阑:最让人感到惆怅的是那东边的栏杆,暗示着离别或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比如“带雨移花”。
- 拟人:花朵带着雨水,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带雨移花”与“应时插柳”,结构对称,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闲适,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艾香:象征着健康与吉祥。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花:美好与短暂,生命的脆弱。
- 柳: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艾香”是指什么?
- A. 药草
- B. 香草
- C. 食物
-
诗中“带雨移花”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懒散
- C. 兴奋
-
“东阑”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欢聚
- C. 旅行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炎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描绘春景与情感的作品,前者表现了闲适与惆怅,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张炎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