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清平乐(题倦耕图)
原文展示:
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烟村草树离离。卧看流水忘归。莫饮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
白话文翻译:
刚刚卸下犁头,坐在斜阳下休息。墙角儿的汉书为何不挂起来呢?最近我懒得骑马了。烟雾缭绕的村庄,草树茂盛。我躺着看着流水,忘记了归家。不要饮用山中的清酒,怕让洗耳的人知道。
注释:
- 犁:翻耕用的农具。
- 卸:卸下,指卸去犁头。
- 息影:指在阳光下休息。
- 汉书:古代典籍,指《汉书》,可以挂在墙上以供阅读。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文中意指自己。
- 慵跨:懒得骑马,形容懒散。
- 烟村:指被烟雾笼罩的村庄,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洗耳人:指专心听音乐或讲述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书”与“老子”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表现了诗人对文化典籍的渴望与自身懒散生活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惟恭,号雪舟,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清丽婉约著称。他的词风多描写田园生活,情感细腻,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状态有关,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清平乐(题倦耕图)》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对世俗的逃避。开篇“一犁初卸”展现了农夫刚刚完成耕作的状态,诗人借此引入自己的闲适生活。接下来的“息影斜阳下”,则让人感受到夕阳西下的温暖与安宁,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提到“汉书”与“老子”,这不仅是对文化的向往与尊重,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懒散和对生活的自我放逐。烟村与流水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田园的意象,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莫饮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交往的避让与自我封闭,体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田园图,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犁初卸:农夫刚卸下犁,象征着辛劳的结束。
- 息影斜阳下:在夕阳的映照下休息,给人一种温暖与放松的感觉。
- 角上汉书何不挂:提到经典书籍,反映出对文化的向往。
- 老子近来慵跨:自述近来懒于骑马,暗示心境的懒散。
- 烟村草树离离:描绘自然景色,展现田园风光。
- 卧看流水忘归:躺着看流水,忘却了归家的时间,体现了陶醉于自然的状态。
- 莫饮山中清味:警惕自己不要沉迷于酒,反映出自我克制。
- 怕教洗耳人知:怕被他人知道,表现出对隐私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田园生活比作一种理想状态。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犁:象征着勤劳与耕作。
- 斜阳:代表着温暖与余晖,也象征着人生的晚期或归属感。
- 汉书、老子:代表着文化和哲理的追求。
- 烟村、流水: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书”是代表什么? A. 诗歌
B. 历史
C. 小说
D. 散文 -
“息影斜阳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悠闲
C. 冷漠
D. 焦虑 -
诗人为何“不饮山中清味”? A. 害怕醉
B. 为了保持清醒
C. 不喜欢酒
D. 想要与人交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炎与李清照的词风,张炎的词更偏向自然与田园,而李清照则多描写情感与人生感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张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