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秋夜同外合江楼望新月
作者: 陶淑 〔清代〕
高楼西畔平栏北,天净如波。
云薄如罗。白鹤峰前光几多。
一钩乍乍寒于水,鬟正修螺。
江又浮鹅。只此秋容无奈何。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的西边,平栏的北面,天空清澈如同波浪一样。
云层薄如丝绸,白鹤峰前的光影有多少呢?
一弯新月在水面上忽隐忽现,正好修整发髻的螺。
江面上又漂浮着白鹅。只有这秋天的景色让人无奈。
注释:
- 高楼:指高耸的楼阁。
- 平栏:指平直的栏杆。
- 净如波:清澈如水波般的天空。
- 云薄如罗:云层轻薄,像绸缎一样。
- 白鹤峰:具体的山名,象征高洁的意象。
- 乍乍:忽然、突然的样子。
- 鬟正修螺:形容女子梳妆的情景。
- 浮鹅:指在水面上漂浮的白鹅。
- 无奈何:感叹无可奈何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淑,清代女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感伤、思念为主题,具有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夜,作者在合江楼上望着新月,心中感慨万千。此时正是秋天,夜晚的景色让人感到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采桑子 秋夜同外合江楼望新月》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秋夜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高楼、清空、薄云和白鹤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雅的氛围。开篇的“高楼西畔平栏北,天净如波”便让人感受到一种辽阔与宁静,似乎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秋夜。
接下来的“云薄如罗”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宁静的意境,云层的轻薄让人感到一种轻盈与飘逸,仿佛一切都在这一刻静止。白鹤峰前的光影在暗示着山川的壮美,也反映了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而“一钩乍乍寒于水,鬟正修螺”则引入了细腻的人物情感,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水边的梳妆情景,营造出一种柔美的画面,同时也暗含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最后一句“只此秋容无奈何”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陶淑的细腻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高楼与清澈的天空,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
- 第二联通过“云薄如罗”将意象提升,展现出秋天的清新与宁静。
- 第三联描写新月的出现,体现出夜的寒冷与女子的妆容,暗喻女性的柔美。
- 第四联收尾,表达了对秋天的无奈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净如波”用波浪比喻天空的清澈。
- 拟人:“鬟正修螺”赋予了女子形象以生动的动作,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云薄如罗”与“白鹤峰前光几多”形成了优美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高楼: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希望。
- 新月:象征着美好与短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白鹤峰:象征着高洁与自然的壮美。
- 秋容:代表着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净如波”是用什么比喻的? A. 波浪
B. 云彩
C. 水面 -
“云薄如罗”中的“罗”指的是什么? A. 网
B. 丝绸
C. 布 -
诗歌中表达了对秋天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陶淑与李白在描写月夜时,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与壮阔,而陶淑则更细腻,情感更为柔和。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陶淑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陶淑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