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十六夜对月》
时间: 2024-09-19 20:47: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十六夜对月
银蟾皎洁,万里清辉满。云翳长风尽吹散。想天公也自知我昨夜无聊,还赐与,通宵尊前吟玩。海门龙起立,我亦狂来,醉舞婆娑影凌乱。恐嫦娥笑我华发苍颜,不悟流光暗中换。从言有月即中秋,恁乐事赏心不须分判。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月亮清澈明亮,万里大地都被它的光辉照亮。云层和长风已经被吹散,想来天上的神明也知道我昨夜无聊,于是便赐予我这美景,让我在月光下整夜吟咏。海门的龙已高高升起,我也跟着兴致勃勃,醉舞于月影之中,身影显得凌乱而飘逸。恐怕嫦娥会嘲笑我的白发苍颜,却不知岁月在暗中悄然流逝。既然说有月就是中秋,那这种快乐的事就不必分得太清楚了。
注释:
- 银蟾:指月亮,蟾蜍的银色形象。
- 云翳:云层遮挡。
- 通宵:整夜。
- 海门龙:海门指长江入海口,龙是比喻海浪或海上的神灵。
- 婆娑:形容舞姿轻盈、飘逸的样子。
- 嫦娥:月宫仙子,传说中与月亮相关的人物。
- 流光:光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长生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
- 中秋: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赏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承恩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之夜,诗人因月色而感到孤寂,借助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十六夜对月》是一首极富诗意的作品,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自身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头以银蟾的皎洁描写,引出整夜的吟咏,展示了诗人对月亮的热爱。诗中通过“醉舞婆娑影凌乱”一语,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尽管岁月流逝,但诗人依然选择在月下舞动,享受此刻的快乐。嫦娥的身影则成为了时间流逝的象征,诗人在此不仅是在对月吟唱,更是在对人生的省思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短暂的叹息,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蟾皎洁:描绘出月亮的明亮和清晰。
- 万里清辉满:月光照耀大地,扩展了诗的意境。
- 云翳长风尽吹散:暗示着障碍已去,心情明朗。
- 想天公也自知我昨夜无聊: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反思,天公似乎有意相助。
- 海门龙起立,我亦狂来:用海门的龙象征自然的力量,诗人也随之兴奋。
- 恐嫦娥笑我华发苍颜:流露出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无奈与幽默。
- 不悟流光暗中换:意指时光悄然流逝,令人感叹。
- 从言有月即中秋:强调中秋月亮与团圆的关系。
- 恁乐事赏心不须分判:此乐事无需过多评判,享受当下即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银蟾”,形象生动。
- 拟人:天公和嫦娥被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云翳长风尽吹散”,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当下快乐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蟾:象征月亮,代表宁静和美好。
- 清辉:象征光明与希望。
- 嫦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蟾”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答案:A -
诗人提到的“嫦娥”代表什么? A. 幸福
B. 时间流逝
C. 财富
答案:B -
“恁乐事赏心不须分判”是什么意思? A. 快乐的事情不需要分辨
B. 快乐的事情需要仔细分析
C. 快乐的事情是短暂的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对月的思念和情感。
- 《月下独酌》(李白):抒发对月亮的感慨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人生和友人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