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湖天望月》
时间: 2025-01-08 00:2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湖天望月
易顺鼎 〔清代〕
柳家井畔,感传书无路。
雾阁荒唐吊龙女。
便一枝横竹吹入湖烟,
平波上惊起老鱼秋舞。
下界忒无聊,我劝银蟾,
飞到人间最空处。
身世玉壶中,诗意高寒,
曾遍染湘天风露。
都说道今宵月朦胧,
偏照出离愁,者般清楚。
白话文翻译
在柳家井边,感觉到传书没有路可走。
雾气笼罩的阁楼上,荒唐地缅怀龙女。
于是我随意用一根横竹吹入湖中的烟雾,
湖面平静,惊起了老鱼在秋水中舞动。
下界的事情太无聊,我劝银蟾,
不如飞到人间最空旷的地方。
身世如同玉壶一般,诗意高远而寒冷,
曾经遍染湘江的风和露。
大家都说今夜的月亮朦胧,
却偏偏照出我心中的离愁,特别清晰。
注释
- 柳家井:指柳树旁的井,可能象征着思念与愁苦的场所。
- 传书无路:传递信息的渠道已断,表达孤独与无奈。
- 雾阁:雾气笼罩的阁楼,给人一种虚幻与遥远的感觉。
- 龙女:可能指古代神话中的龙女,代表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 银蟾:指月亮,形象地描绘月亮的外形。
- 玉壶:象征着高洁的身世与理想,暗示诗人的志向。
- 湘天风露:指湘江的风与露,暗示诗人的乡愁与情感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约1630-1700),字次林,号懋斋,清代诗人、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洞仙歌 湖天望月》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洞仙歌 湖天望月》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诗人在柳家井畔的孤寂中,感受到传书无路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开篇的“柳家井畔”意象,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却又孤独的场景。紧接着的“雾阁荒唐吊龙女”,则通过神话传说引入了一种超现实的思考,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
诗中有“便一枝横竹吹入湖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以自然为媒介,试图寻求心灵解脱的努力。湖面平静却被老鱼惊起舞动,这一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下界的无聊与银蟾的飞向人间最空处的劝导,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逃避的渴望。最后,诗人对月亮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直白流露,尤其是“偏照出离愁”的句子,生动地将离愁与月光的朦胧感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远的理想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家井畔,感传书无路:在柳家井旁,感受到没有传递书信的道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 雾阁荒唐吊龙女:在雾气笼罩的阁楼上,荒唐地怀念龙女,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
- 便一枝横竹吹入湖烟:随意用一根竹子吹入湖中的烟雾,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
- 平波上惊起老鱼秋舞:湖面平静,却惊起了老鱼在秋水中舞动,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下界忒无聊,我劝银蟾:对现实生活的无聊感受,劝导象征月亮的银蟾飞向人间的空旷之地,暗示对自由的渴望。
- 身世玉壶中,诗意高寒:身世如同玉壶般高洁,诗意却显得冷清,表达诗人的高洁理想与内心的孤独感。
- 曾遍染湘天风露:曾经沐浴在湘江的风与露中,暗示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深厚。
- 都说道今宵月朦胧:众人皆说今夜的月亮朦胧,表达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
- 偏照出离愁,者般清楚:却偏偏照亮了我心中的离愁,展现出情感的清晰与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世玉壶”,将身世比作玉壶,表达高洁与孤独的内涵。
- 拟人:将老鱼的舞动拟人化,增添了生动的意象。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孤独与离愁的深刻体验,展现了清代诗人高洁而又悲伤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家井:象征孤独与思念的地方。
- 雾阁:象征神秘与遥远的情感。
- 龙女:代表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银蟾:象征月亮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 玉壶: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身份。
- 湘天风露:象征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银蟾”指代什么?
- A. 诗人
- B. 月亮
- C. 龙女
- D. 湖水
-
填空题:诗人感到“传书无路”,表达了他对____的孤独感。
-
判断题:诗中“老鱼秋舞”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对/错)
答案
- B
- 孤独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现对月亮的思考与乡愁。
- 《月夜忆舍弟》 杜甫: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愁苦。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易顺鼎的《洞仙歌 湖天望月》都以月亮为媒介,表达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显直白,后者则更具哲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收录清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对古代诗词的详细解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