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诸当事公集庙中询避地始末诗以代供》
时间: 2025-01-19 21:33: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室孤臣抱苦忠,
十年逋播此微躬。
苞桑无地堪休否,
歌麦何人许共同。
稽古漫留洪范在,
生今那得哻冠终。
便教扶去我安适,
谁念西山薇尽空。
白话文翻译
孤臣对明朝的忠诚令人痛苦,
十年来一直避祸流亡,身世微薄。
苞桑树下无处可安身,
歌唱麦田又有谁能共享?
历史典籍中虽留存《洪范》之义,
而今又如何能得到最终的荣耀?
宁愿推开烦恼寻求安适,
谁会在意西山的薇草已然枯尽?
注释
- 孤臣:指的是对国家忠诚而遭到遗弃的臣子。
- 逋播:指的是逃避灾难与困境,寓意对现实的无奈。
- 苞桑:桑树,常用作比喻安居乐业的地方。
- 洪范:古代典籍,意指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
- 哻冠:意为荣耀的顶端,指的是地位或成就。
- 西山薇:薇草是一种植物,这里象征着衰败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之奇,明代诗人,生于乱世,历经多次政权更迭,忠诚于明室。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歌常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个人的苦闷。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荡、民众苦难之时,诗人身处困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绘,折射出国家的动荡与历史的无常。诗中“孤臣”一词,立刻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无奈,描绘了他在乱世中对忠诚的坚守与苦痛。接下来的“十年逋播此微躬”,则突显了作者在动荡中流亡的心境,令人同情与唏嘘。
同时,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意象,如“苞桑无地堪休否”,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但现实却是无处栖身的苦楚。而“歌麦何人许共同”,则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隔阂,彰显了对人际关系的失落和对团结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无望,充满了悲凉与思索的气息。古典诗词常通过对比手法来深化主题,这里“稽古漫留洪范在,生今那得哻冠终”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更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室孤臣抱苦忠:孤独的臣子为明朝的忠诚感到痛苦。
- 十年逋播此微躬:十年来我一直逃避困境,生活微薄无依。
- 苞桑无地堪休否:苞桑树下无处可以安息吗?
- 歌麦何人许共同:唱着麦田的歌,谁能与我共同分享?
- 稽古漫留洪范在:纵然古代的治国智慧仍存在。
- 生今那得哻冠终:而如今又如何能获得最终的荣耀?
- 便教扶去我安适:宁愿推开烦恼寻求安适。
- 谁念西山薇尽空:谁会在意西山的薇草已然枯尽?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苞桑”象征安稳的生活。
- 对仗:如“明室孤臣”与“十年逋播”,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西山的薇草象征着希望的破灭与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境遇的无奈,以及对安适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意象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臣:象征忠诚与孤独。
- 苞桑:象征安稳的生活。
- 歌麦:象征希望与人际关系。
- 西山薇: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臣”指的是? a) 忘恩负义的臣子
b) 忍辱负重的臣子
c) 忠诚于明朝的臣子 -
“稽古漫留洪范在”中“洪范”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古代典籍
c) 诗人的作品 -
诗人对“歌麦”的感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人际关系的失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c) 忠诚于明朝的臣子
- b) 古代典籍
- b) 对人际关系的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身处困境的孤独与苦闷。
- 《夜泊牛津》 by 李白:描绘了身在他乡的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郭之奇的《九日诸当事公集庙中询避地始末诗以代供》:强调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孤独。
- 杜甫的《登高》:通过自然描写反映身世之苦与国家之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文观止比较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郭之奇的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情感深度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