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翠阁与秋岩同赋》
时间: 2024-12-29 20:2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笑携琴册上崑崙,分坐溪头藓石根。崖树有霜飞老叶,野泉无雨落秋痕。几番閒借樵人屐,何许追寻隐者门。多种杏花依此住,要知董奉得仍孙。
白话文翻译:
我笑着带着琴和书册去昆仑山,和友人一起坐在溪边的苔石之下。山崖上的树木被霜打落了老叶,野外的泉水不见雨水,却留下了秋天的痕迹。几次闲暇时借用樵夫的木屐,想要去寻找隐士的门径。这里种满了杏花,想必是董奉的后代依然栖息于此。
注释:
- 昆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脉,象征高远和仙境。
- 藓石:生苔的石头,表示清幽自然的环境。
- 崖树有霜:指山崖上的树木因霜冻而落叶,表现秋冬之交的景象。
- 野泉:自然的泉水,无人为干预,象征纯净和自然。
- 樵人屐:樵夫的木屐,表示寻访隐者的朴素生活。
- 董奉:古代隐士,以杏花著称,象征清白高洁的隐士生活。
典故解析:
- 董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隐士,以种杏花为生,传说他的后代都以杏花为名。此处提到他,意味着隐士的清高与自然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和抒情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士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天,诗人受到秋景的启发,反映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将秋天的景色与隐士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携琴册”“分坐溪头”,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一同享受自然宁静的意境。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细腻地刻画了秋天的景色,特别是“崖树有霜飞老叶,野泉无雨落秋痕”,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秋日的萧瑟和清冷。
“几番闲借樵人屐,何许追寻隐者门”则展现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借用樵夫的木屐,象征着他在自然中追寻隐士的足迹,表达出一种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结尾的“多种杏花依此住,要知董奉得仍孙”不仅将董奉的传说引入诗中,更是强调了隐士的高洁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在意象上呈现出一种宁静、清幽的美感,情感基调则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间尘事的淡泊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携琴册上崑崙:诗人在昆仑山笑着携带琴书,象征对音乐与文学的热爱。
- 分坐溪头藓石根:与友人一起坐在溪边,表现出一种友好的交流和对自然的享受。
- 崖树有霜飞老叶:秋天的树木因霜而落叶,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无情。
- 野泉无雨落秋痕:泉水清澈,但因无雨而显得干涸,寓意秋季的干燥和孤寂。
- 几番閒借樵人屐:多次借用樵夫的木屐,表现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渴望。
- 何许追寻隐者门:诗人想要探访隐士的住所,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多种杏花依此住:杏花的种植象征着隐士的清高与美德。
- 要知董奉得仍孙:最后一句联系董奉,强调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册比作生活的乐趣。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景象更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清新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仑:象征着高远和理想的栖息地。
- 溪头:象征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 霜叶:象征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流逝。
- 杏花:象征清白与隐士德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笑着带着什么去昆仑山?
- A. 画册
- B. 琴册
- C. 书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雪
- B. 秋叶
- C. 夏雨
-
董奉以什么著称?
- A. 画才
- B. 种杏花
- C. 写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隐士生活的理想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展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鉴赏》:对古诗的深入分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文学的整体回顾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