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腰溜脉出遥峰,
隔断西湖翠几重。
叠甃漫依僧刹久,
煎茶曾入翰林供。
亭心覆雨涂丹凤,
石口濡云喷玉龙。
何日星驰天使绝,不知谁利湼槃宗。
白话文翻译:
在山腰,溪水从遥远的山峰涌出,
隔着层层山峦,西湖的翠色隐约可见。
石阶漫延,依偎在僧人的寺庙旁,
煮茶的水曾经供奉给翰林学士。
亭子中心被雨润泽,涂上红色的凤凰,
石头的口岸在云雾中喷出如玉的水龙。
不知何时才能像星星一样飞驰,而天使又会在哪里消逝,
不知道谁会利用湼槃宗的法门。
注释:
- 溜脉:指溪水流出的地方。
- 隔断:隔开、阻断。
- 叠甃:叠石铺成的路面。
- 翰林:指翰林院,古代官署,专门负责文书工作的地方。
- 丹凤:丹色的凤凰,这里象征美丽和吉祥。
- 湼槃宗:佛教用语,指涅槃的宗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以其诗作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山玩水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涌泉》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泉、湖水、寺庙与茶文化的交织,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的开头以“山腰溜脉出遥峰”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谷之中。接着,通过“隔断西湖翠几重”描绘出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象,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美感。
诗中提到的“叠甃漫依僧刹久”,不仅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也彰显了禅宗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的元素“煎茶曾入翰林供”则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茶的钟情,茶道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文化的象征。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用“亭心覆雨涂丹凤”与“石口濡云喷玉龙”的意象,描绘出一幅雨中山水的动人画面,给人以灵动之感。结尾“何日星驰天使绝,不知谁利湼槃宗”则引发对人生、时间和宗教哲学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感慨。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深刻的哲思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董嗣杲的独特艺术魅力,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腰溜脉出遥峰:描绘山腰的溪流,源自远处的山峰,表现自然的灵动。
- 隔断西湖翠几重:西湖被层层山峦隔开,形成美丽的景致。
- 叠甃漫依僧刹久:石阶漫延,依偎在寺庙旁,有着悠久的历史。
- 煎茶曾入翰林供:茶水曾供奉给翰林,暗示文人对茶的重视。
- 亭心覆雨涂丹凤:亭子在雨中,涂上了红色的凤凰,象征美与吉祥。
- 石口濡云喷玉龙:石口处的水雾如龙喷出,生动形象。
- 何日星驰天使绝:反思时间流逝与追求,表现对人生的感慨。
- 不知谁利湼槃宗:不明确谁能掌握此道,提到佛教哲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喷玉龙”,生动形象,暗示生命的活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丹凤”、“玉龙”等意象,传递出文化的深度和美的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泉:象征生命与活力。
- 茶:代表文化与社交。
- 亭子:象征宁静与思考。
- 凤凰:美好与吉祥的象征。
- 龙:力量与生生不息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腰溜脉”中的“溜脉”指的是? A. 河流
B. 溪水
C. 小溪 -
诗中提到的“翰林”最初是指什么? A. 官署
B. 学者
C. 寺庙 -
“亭心覆雨”中的“覆雨”表现了什么? A. 雨后景象
B. 亭子受雨的情景
C. 亭子被破坏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董嗣杲的《涌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董嗣杲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多表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