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奉酬韩叔夏)》

时间: 2025-01-09 00:30:17

薄情风雨。

断送花何许。

一夜清香无觅处。

却返云窗月户。

醉乡面米为春。

荆州富贵中人。

肯入芗林净社,玉山屡倒芳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奉酬韩叔夏)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薄情风雨。
断送花何许。
一夜清香无觅处。
却返云窗月户。
醉乡面米为春。
荆州富贵中人。
肯入芗林净社,
玉山屡倒芳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风雨无情,花瓣随风飘零,不知何处寻觅那段花香。夜里清香消散,找不到踪影,唯有回到那窗前,月光洒落。醉酒之后,仿佛回到春天的田野。荆州的富贵人家,是否愿意走进这清幽的芗林,享受那片刻的宁静?

注释

  • 薄情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无情,暗示外界环境的恶劣。
  • 断送花何许:花已经凋零,留下了无尽的惋惜与失落。
  • 一夜清香无觅处:夜间的清香已无处可寻,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失落。
  • 醉乡面米为春:在醉意中,回想起春天的美好,暗示醉酒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荆州富贵中人:荆州是当时的富饶地区,这里的富贵人家象征着社会的繁华。
  • 肯入芗林净社:芗林是指香草林,净社即清净的社交场所,暗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玉山屡倒芳茵:玉山是指美丽的山丘,芳茵指芳香的草地,暗示自然的优美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子諲,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词作常表达对人生的感叹与自然的热爱,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清平乐》写于向子諲晚年的某个时刻,可能是在他回忆往昔时产生的感慨,对富贵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消逝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清平乐(奉酬韩叔夏)》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向子諲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首句“薄情风雨”直接点明了环境的恶劣,随后“断送花何许”则表现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整首词通过对风雨、花香、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在对比中,诗人在醉乡的回忆与对清香的渴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示出他对宁静与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荆州富贵中人”隐含了对世俗繁华的讽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词不仅在意境上给人以遐想,更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展示了向子諲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情风雨:描绘了自然界的无情,暗示人生的无常。
  2. 断送花何许: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的逝去。
  3. 一夜清香无觅处:清香消散,象征着美好瞬间的难以捕捉。
  4. 却返云窗月户:回到现实,月光映照下的窗户,暗示对往日的追思。
  5. 醉乡面米为春:醉酒中回忆春天的美好,表现对生活的向往。
  6. 荆州富贵中人:指出富裕的生活,但也暗示对这种生活的反思。
  7. 肯入芗林净社: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的宁静。
  8. 玉山屡倒芳茵: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薄情风雨”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让自然景象具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荆州富贵中人”与“肯入芗林净社”,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 花香:代表美好与短暂的生活。
  • 月光:象征着思念与宁静的氛围。
  • 醉乡: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
  • 芗林:象征着清幽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薄情风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无奈
    C. 愤怒

  2. “荆州富贵中人”指的是: A. 贫困的人
    B. 富裕的人
    C. 农民

  3. 诗中“醉乡面米为春”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向往
    B. 对酿酒的热爱
    C. 对食物的喜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苏轼《水调歌头》:反映人生的沧桑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向子諲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词作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向子諲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展现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