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重阳后数日,菊墩始有花。与诸友再登,赋第四首)》
时间: 2025-01-08 03:3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问重阳,黄花满地须游宴。
休论夷甸。且作江山观。
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
霜天晚。眼昏花乱。不见书空雁。
白话文翻译
不要再询问重阳节的来临,黄菊花已经满地盛开,正是游赏的好时光。
不必再讨论夷甸的美景,暂且欣赏这江山的壮丽。
人生百年,转眼已过了一半。
霜天已晚,眼中花影朦胧,望不见空中的大雁。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
- 黄花:指菊花,象征重阳节的花卉。
- 夷甸:指美丽的田园风光。
- 江山观:指欣赏山河的景色。
- 百岁光阴:指人的一生。
- 霜天:指秋天的天气,通常带有凉意。
- 书空雁:指在空中飞翔的雁,象征着孤独与远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谦(生年不详—约1100年),字子谦,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点绛唇》创作于重阳节后数日,正值秋季菊花盛开之际。诗人和朋友们再次登高游玩,赋诗抒怀,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重阳节后菊花盛开的景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莫问重阳”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人生的乐趣在于当下的享受,而不是过分追求节日的意义。
“黄花满地须游宴”,则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菊花在秋风中摇曳,正是游玩赏景的好时节。与友人共游,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这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半生,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这种无奈感在后面的“眼昏花乱”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诗人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让他在花影迷离中感到迷茫。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美丽,又充满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最终,诗人用“书空雁”来象征孤独与追寻,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问重阳:开头直接切入主题,表明对节日的淡然。
- 黄花满地须游宴:描绘出菊花盛开的景象,呼应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休论夷甸:对夷甸美景的忽略,强调当下的游赏。
- 且作江山观:引导读者关注眼前的自然景色。
- 百岁光阴:哲理性的反思,感慨时间的流逝。
- 屈指今过半:强调人生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霜天晚:写景,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眼昏花乱:表达对眼前美景的迷茫与困惑。
- 不见书空雁:象征远行的孤独,留下思考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书空雁”比喻人对远行的向往与孤独。
- 拟人:将菊花与游宴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百岁光阴”和“屈指今过半”,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重阳节后菊花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孤独的思考。诗人在享受当下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思考与感慨,表达了人生哲理与自然美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着重阳节,代表着长寿与健康。
- 江山:代表自然的壮丽,寓意生命的广阔。
- 霜天:象征着秋天的凉意与时光的流逝。
- 空雁:象征孤独与离别,体现人对远方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点绛唇》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向子谦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什么花? A. 玫瑰
B. 菊花
C. 杏花
D. 桃花 -
“百岁光阴,屈指今过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无奈与感慨
C. 忧伤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 苏轼的《水调歌头》:对人生的哲理性探讨。
诗词对比
向子谦的《点绛唇》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向子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