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时间: 2024-09-19 21:14: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宋代〕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
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白话文翻译:
这位客人已经很久没有到访了,我把这美好的景色留给你。
在西楼上,我用心去吟咏欣赏,何必再去问筹码呢?
我唤起了那皎洁的明月,照耀着我内心的冰雪,
那浩荡的江水奔流不息。
虽说鲸鱼还未吞下大海,但寒剑的气势已横亘在秋天的天空。
野外的光影浮动,天际回旋,万物的华美幽深而迷人。
在中原的地方留下了遗恨,不知道今夜有多少人因愁苦而难眠?
谁又在想念已老去的英雄呢?
不去谈论功名利禄,决策仍然是悠然自得。
此事难以细说,来日再来扶起你的头颅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子:客人,这里指代远道而来的朋友或游人。
- 着意:用心,专注地去做某事。
- 决策:这里指个人的选择与抉择。
典故解析:
- “鲸饮未吞海”:指鲸鱼虽然庞大,但仍未能吞下大海,寓意着壮志未酬。
- “剑气已横秋”:意象中包含了英雄的气概和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与北方金朝的对峙时期,诗中表达了辛弃疾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和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思考的词作。开篇以“客子久不到”引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邀请,进一步引出美景的描绘,展现诗人豁达的胸怀。接着,诗人通过“唤起一天明月”来隐喻内心的清明与坚韧,象征着一种希望与纯洁。
诗中“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执着追求,虽然大海的浩瀚让人感到渺小,但剑气却是勇敢和气概的象征,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诗人感叹“谁念英雄老矣”,既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也是对时代的感慨。透过“中州遗恨”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令人感受到一丝悲凉和无奈。
整首词在抒发思乡情、表达对英雄壮志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子久不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好景为君留:希望友人能享受当前的美好时光。
- 西楼着意吟赏:诗人在西楼上认真吟咏。
- 何必问更筹:无需再去询问别的事情。
- 唤起一天明月:象征心灵的明亮与清澈。
- 照我满怀冰雪:内心的纯洁与冷静。
- 浩荡百川流:自然的浩瀚与无尽。
- 鲸饮未吞海:壮志未酬的感慨。
- 剑气已横秋:英雄豪情的体现。
-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描绘自然之美与幽静的氛围。
- 中州遗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不知今夜几人愁:表达对他人境遇的关心。
- 谁念英雄老矣:思考英雄的命运。
- 不道功名蕞尔:不去谈论功名与地位。
- 决策尚悠悠:对未来的期待与从容。
-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对未来的希望与鼓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喻为内心的清明。
- 拟人:自然景物如“野光浮”表现出生命的灵动。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体上,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情与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理想与清明,常用于表达思乡与愿望。
- 冰雪:隐喻内心的纯洁与坚韧。
- 剑气:象征英雄的气概与豪情。
- 百川:代表自然的浩瀚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客子久不到”中的“客子”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英雄 -
“鲸饮未吞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英雄的赞美
B. 壮志未酬的感慨
C. 对自然的敬畏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理想与清明
C. 历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名作,探讨月亮与人间情感的联系。
- 《望月怀远》:张九龄的诗,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与抒发豪情方面有相似之处,李白的豪放与辛弃疾的深沉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传》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