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时间: 2025-01-06 15:0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作者:辛弃疾 〔宋代〕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白话文翻译
在征尘飞扬的旅途上,行人相逢,大家都说在那高楼上似乎有幻影出现。我指着那高高的屋檐,浪花涌动,仿佛与云彩相连。今年是太平盛世,长淮之畔的千骑在秋天来临时停止了行程。倚栏远望,东南一片祥和气象,西北的神州大地。千古以来怀念嵩山的人已去,还笑我身处楚地吴头。看那弓刀,路上的车马如流水般奔腾。从今往后,愉快的欢聚时光,只剩下安排酒宴吟诗了。华胥的梦,愿年年都有人像旧日游伴。
注释
- 征埃:征尘,旅途中的灰尘。
- 行客:行旅中的人,旅客。
- 层楼:高楼,象征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 檐牙:屋檐的尖角。
- 长淮:指淮河,象征南北的分界。
- 楚尾吴头:指楚国和吴国,形容地理位置的遥远。
- 华胥梦:传说中的美好梦境,象征理想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的词人兼政治家,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作品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常抒发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创作于辛弃疾游历滁州期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辛弃疾借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个人怀旧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词中,辛弃疾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开篇通过“征埃成阵,行客相逢”,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表现出高远的志向和对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则转入对国家盛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向往。倚窗而望,诗人看到的是“东南佳气,西北神州”,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暗含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提到“千古怀嵩人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自嘲。最后几句“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构成了全词的情感高潮。
整首词以“华胥梦”作为结尾,寓意美好的梦想与追求,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辛弃疾通过这首词,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在旅途中,尘土飞扬,路上的行人相聚。
- 都道幻出层楼:大家都说在高楼上似乎出现了幻影。
-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我指向高耸的屋檐,浪花翻滚,与云彩相拥。
- 今年太平万里:今年是个太平的年头,万里无忧。
- 罢长淮千骑临秋:长淮之边,千骑在秋天来临之际停下。
-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倚靠栏杆远望,看到东南的美好气象和西北的神州大地。
- 千古怀嵩人去:怀念千古以来的嵩山之人已去。
- 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却还嘲笑我身处楚地吴头。
-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看那弓刀,路上的车马如流水般涌动。
-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从今往后,剩下的只有安排酒宴和吟诗。
-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华胥的梦,愿年年都有如旧日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浪拥云浮”,将浪花与云彩相拥比喻。
- 对仗:如“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展现出对称的美。
- 拟人:如“行客相逢”,赋予旅客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历史感怀和个人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楼:象征高远志向与理想。
- 檐牙:代表高处的美好与追求。
- 长淮:象征南北文化与历史的交融。
- 华胥梦:象征美好的理想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淮”指的是哪个地理位置?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
判断题:诗中“华胥梦”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错)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行客相逢”表现了__的旅途景象。
答案
- B
- 对
- 动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皆有对时光与生活的感慨,但辛弃疾更注重表达豪情壮志,而李清照则多表现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