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安道乐全堂》
时间: 2025-01-01 11:49: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张安道乐全堂
苏辙
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
譬如摩尼珠,宛转有余光。
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
世人未尝识,姑射手自将。
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
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
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小儒岂知道,宿昔窥门墙。
申屠师无人,无足亦自忘。
如逢郑执政,一笑先生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天命的完美与人事的无常,譬如摩尼珠在转动中总会发出光彩,而华丽的装饰却无法增添它的光辉,尘土的污垢也无法抹去它的光芒。世人未曾识得其真,姑射山的手自会运用它。我公的品性自然,随性而为,并非勉强。驰骋四十年,他从未陷入忧患之中。晚年得以安享晚福,安静地退隐在这里。那些小儒士岂能理解,曾经在门外窥视的心情。即使申屠师无人问津,他也能忘却一切。如果遇到郑执政,他也会微笑着陪伴在旁。
注释:
- 摩尼珠:佛教中的神珠,象征着珍贵和智慧。
- 姑射:传说中的神女,象征着超凡脱俗的人。
- 申屠师:历史上无名的学者,象征无名之辈。
- 郑执政:指郑氏家族的执政者,象征有权有势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以词、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自然本真的追求。诗中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苏辙在《题张安道乐全堂》中,通过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揭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诗的开头便指出“天命无不全”,强调了命运的完美,而“人事每自伤”则揭示了人们因琐事而自伤的无奈。摩尼珠的比喻生动形象,说明了真正的光彩是内在的,外在的装饰无法改变其本质。接着,苏辙提到自己“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表明他在漫长的岁月中保持了一种豁达的心态。晚年时他选择隐退,享受宁静的生活,这体现了对人生的领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的最后,提到即使如申屠师般无人问津的人,也能够在内心找到宁静,暗示了士人的追求不在于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自我实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情怀,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命运的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命运本是完美的,而人却常常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痛苦。
- 譬如摩尼珠,宛转有余光:比喻摩尼珠在转动时发出的光彩,象征内在的智慧和光辉。
- 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华丽的装饰无法增加其本质的光辉,尘埃的污垢也无法抹去它的光亮。
- 世人未尝识,姑射手自将:世人不识其真,姑射山的神女自然能将其运用。
- 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我公的品性自然,随心而为,不是勉强的结果。
- 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四十年间,他从未陷入忧患之中,表现了一种洒脱的姿态。
- 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晚年得以安享晚福,选择在此隐退。
- 小儒岂知道,宿昔窥门墙:那些小儒士怎么能理解,曾经只是从门外窥视。
- 申屠师无人,无足亦自忘:即便像申屠师这样的人无人问津,他也能忘却一切。
- 如逢郑执政,一笑先生傍:即使遇到郑执政,他也会微笑着陪伴在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摩尼珠”来比喻人的内在光辉。
- 对仗:如“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形成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命运的接受与内心的宁静,强调真正的智慧和光辉来自内心,而非外在的装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摩尼珠:象征智慧与内在的光辉。
- 姑射:象征超凡脱俗的存在。
- 申屠师:象征无名之辈的安然自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摩尼珠”象征什么?
A. 外在的华丽
B. 内在的智慧
C. 世俗的名利
D. 个人的成就 -
苏辙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忧虑重重
B. 超然洒脱
C. 追求名利
D. 迷茫失措 -
“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中“率性”指的是什么?
A. 随心所欲
B. 勉强应付
C. 随波逐流
D. 反复无常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登高》:杜甫的诗作,体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叹。
诗词对比:
- 相似题材: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不同风格:李白的豪放与苏辙的洒脱风格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