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
时间: 2025-01-19 16:52: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念长依落日边,壶浆今见逆新官。
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
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
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
白话文翻译:
我对你的思念常常伴随着落日的余晖,今天我终于见到了你这个新来的官员。你的政声已经传遍四方,大家都知道你施政宽和。人民的疾苦在贤良之士到来时已接近尾声,目前的蜀道本来就是畅通无阻。明年我想回乡修缮家园,以便能欣赏到庭前的荔枝果实。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念:思念、怀念。
- 壶浆:指酒或饮料,常用以招待宾客。
- 逆新官:指新来的官员,这里是指贾讷。
- 政令宽:政治政策宽松,治理宽厚。
- 贤人:指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 桑梓:故乡,桑树和梓树是古代对故乡的代称。
- 荔子丹:荔枝的果实,表示丰收的美好愿望。
典故解析: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历史上蜀道以艰难著称,此处用以说明治理得当,交通无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诗文才华和对政治的关心而闻名,同时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贾讷被任命为眉州通判之际,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贺与对新政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苏辙在诗中展示了对于新官上任后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歌鉴赏:
苏辙的《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乡土情怀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归念长依落日边”引入,展示了诗人对贾讷的思念之情,落日的意象暗示着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接着,“壶浆今见逆新官”则生动地描绘了贾讷新官上任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他未来施政的期许。
“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两句则强调了贾讷的政声远播,表明他施政宽厚,民众的赞美声已经传遍四方。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接下来两句“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通过对“蜀道”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新政的顺利与民众的安定。最后一句“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则转入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未来的美好愿景,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在希望中,乡愁与希望交织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体现了苏辙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对社会、友人及故乡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念长依落日边: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常伴随日落时分,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 壶浆今见逆新官:以酒来欢迎新官,象征对贾讷的尊重和祝贺。
- 声传已觉讴歌遍:表明贾讷的声誉已传遍,受到百姓的称赞。
- 身到前知政令宽:身处其境,感受到贾讷施政的宽厚。
- 民病贤人来已暮:民众的疾苦在贤良之士到来时已接近尾声,暗示贾讷的到来给民众带来了希望。
- 时平蜀道本无难:时局稳定,交通顺畅,意味着治理得当。
- 明年我欲修桑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为赏庭前荔子丹:用荔枝象征美好的生活愿望,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意象:通过落日、壶浆、荔子等意象,构建了浓厚的乡土与人情味。
- 比喻:将贾讷的施政比作春风化雨,寓意温暖人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对友人的祝贺与对新政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愁绪。
- 壶浆:代表友谊、热情的招待。
- 蜀道:象征交通的便利与治理的成功。
- 荔子:象征丰收与美好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官”是指谁? A. 苏辙
B. 贾讷
C. 宋仁宗 -
“明年我欲修桑梓”中的“桑梓”指的是? A. 一种树
B. 诗人的家乡
C. 朋友 -
诗中提到的“蜀道”最初以什么著称? A. 交通便利
B. 交通艰难
C. 风景优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怀念,但在情感上更为激昂,显示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人生的思考。相比之下,苏辙的诗则显得更加平和与细腻,关注于现实的美好与对故乡的眷恋,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苏辙相关研究文献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