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供帐洛城边,征辕去莫攀。
人醒风外酒,马度雪中关。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遥应行路者,偏识彩衣斑。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城边搭起的帐篷,征途上不应再去攀附别人的马车。
人们在风中醒来,醉饮着酒,马儿在雪中驮过关口。
故乡的旧友如今还有谁在身边?新年之际我却独自未能归还。
遥远的旅人们,或许都认得那身彩衣斑斓的装束。
注释:
字词注释:
- 供帐:搭建的营帐。
- 征辕:指出征的车马。
- 莫攀:不要攀附,意指不要依赖他人。
- 醒:清醒,指人从酒醉中醒来。
- 府:指故乡或故居。
- 行路者:指旅行的人。
- 彩衣斑:指色彩斑斓的衣服,可能是指节日的盛装。
典故解析:
- 洛城:指的是古代的洛阳,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 新年:指农历新年,象征着团圆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historian。其文风清新,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在洛阳时,正值新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与谢三学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首句“供帐洛城边”便渗透着一种旅途的孤寂与无奈,身处繁华洛阳,却感受到了一种深切的孤独。接下来的“征辕去莫攀”,则表达了对依附他人生活方式的反思,强调了自主的价值。在酒与马的意象中,诗人描绘了寒冷雪天中的温暖与生命力,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困境中也应保持内心的清醒与勇气。
随着诗作推进,诗人更是借“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表达了对故乡与旧友的思念。新年本是团圆的时刻,孤身一人,更加凸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人情的渴望。最后一句“遥应行路者,偏识彩衣斑”则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似乎在表达对未来旅行者的祝愿与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以思乡与孤独为主线,配合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供帐洛城边:在洛阳城边搭起的帐篷,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和状态。
- 征辕去莫攀:出征的车马不应依赖他人,反映了诗人崇尚独立精神。
- 人醒风外酒:在风中清醒的人们,象征着来自自然的觉醒与对生活的思考。
- 马度雪中关:马在雪中穿过关口,表现了艰难旅途中的坚韧与勇气。
- 故府谁同在:问及故乡的旧友,如此情感的表达充满了思乡之情。
- 新年独未还:在新年之际未能归家,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 遥应行路者:提到行路者,展现了对未来旅人的关怀。
- 偏识彩衣斑:最后一句带有希望与美好的幻想,指向新年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醒风外酒,马度雪中关”,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运用了“帐”、“酒”、“马”、“雪”等意象,构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 象征:彩衣斑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暗示未来的旅途充满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友情的思念,独立与勇气的追求,以及在新年时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富有浓厚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帐:象征着旅行与漂泊。
- 酒:象征着生活的欢愉与短暂。
- 马:象征着力量与前行的动力。
- 雪:代表着寒冷与艰难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府”指的是?
- A. 洛阳
- B. 诗人的故乡
- C. 朋友家
- D. 旅馆
-
“新年独未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期待
-
诗中“彩衣斑”可能象征什么?
- A. 旅行的疲惫
- B. 美好的未来
- C. 朋友的祝福
- D. 过往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欧阳修的《与谢三学士》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在意象使用和情感传递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欧阳修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