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赴府学释奠》
时间: 2025-01-14 01:1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羽籥兴东序,春秋纪上丁。
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
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
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
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秋时期的学习和祭祀场景。开篇谈到羽箭的发射和春秋纪年的开始。接着提到在祭祀汉朝丞相的地方,学习礼仪的鲁国学子们。再者,描述了祭祀用的器具,象征着三代的礼仪,酒樽在两根柱子前供奉。接下来,描绘了雾中槐市的昏暗,和日出时杏坛的明亮。最后回忆起曾经的公卿子弟,曾经听过的吟诵声。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不必向朝廷上进献,真正的善行在西京。
注释:
- 羽籥:指羽箭的发射,象征开始。
- 春秋纪上丁:指春秋时期的记载。
- 汉丞相:汉朝的丞相,是古代重要的官职。
- 鲁诸生:指学习礼仪的鲁国学生。
- 俎豆:祭祀用的器具,象征着三代的传承。
- 樽罍:酒器,表示祭祀时的饮酒。
- 槐市:指槐树市场,象征繁华与阴暗。
- 杏坛:杏树下的讲坛,象征明亮与学习的地方。
- 公卿胄:指高官贵族的子弟。
- 阙里:指朝廷或政权中心。
- 首善本西京:强调善行的根本在于西京(即长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后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尤其以《醉翁亭记》而著称。欧阳修提倡古文运动,强调文辞的自然和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早年赴府学释奠之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学习的热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和学问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祭祀和学习为主题,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写,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的描写,体现了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光明与希望。诗人通过回忆公卿子弟的弦诵声,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向往。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中得到了升华,强调了真正的善行并不需要向外界乞求,而是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对传统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籥兴东序:描述了一个开始,象征着新一年的到来。
- 春秋纪上丁:提到春秋时期,强调历史的沉淀。
- 行祠汉丞相:在祭祀汉朝丞相的地方,体现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 学礼鲁诸生:学习礼仪的鲁国学生,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 俎豆兼三代:祭祀用的器具,象征文化的延续。
- 樽罍奠两楹:酒器供奉,体现祭祀的庄重。
- 雾中槐市暗:描绘雾气笼罩的市场,暗示不明与迷茫。
- 日出杏坛明:日出时的明亮,象征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 昔齿公卿胄:回忆往昔公卿子弟的学习声。
- 何须向阙里:强调真正的善行不必向权贵献媚。
- 首善本西京:善行的根本在于内心的修养。
修辞手法:
- 对比:雾中槐市与日出杏坛的对比,强调光明与黑暗的变化。
- 象征:樽罍、俎豆等象征古代祭祀的庄重与传统。
- 排比:多个句子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推崇,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对历史的尊重,传达了一种文化自信和学习的热情。
意象分析:
- 羽籥:象征新生与开始。
- 春秋: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
- 俎豆:祭祀的器具,象征传统的庄重。
- 杏坛:学习和知识的象征,代表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丞相”是指哪个朝代的官职?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
“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中的“槐市”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学习
C. 黑暗与明亮的对比
D. 祭祀 -
“首善本西京”中的“西京”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洛阳
B. 长安
C. 北京
D. 杭州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早赴府学释奠》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学习和文化的追求,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欧阳修则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传承。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