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行杂咏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3:17:47

羊岭鹅溪古战场,黄头九百赭碉房。

正嘉剿抚均无策,漳腊何曾是大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羊岭鹅溪古战场,黄头九百赭碉房。
正嘉剿抚均无策,漳腊何曾是大荒。

白话文翻译:

羊岭和鹅溪是古老的战场,那里有九百个黄头的赭色碉堡。
如今的嘉庆年间,剿匪和安抚皆无良策,漳腊之地何曾是大荒?

注释:

字词注释:

  • 羊岭:地名,古时战场。
  • 鹅溪:同样是地名,指战场附近的溪流。
  • 黄头:可能指的是当地土著或战士的头饰颜色。
  • 赭碉房:用赭色石头建造的碉堡。
  • 正嘉:嘉庆年间(1796-1820)。
  • 剿抚:剿灭和安抚的政策。
  • 漳腊:指漳州和腊山一带,古称大荒。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到的“战场”背景,可能与清代的地方治理与战乱有关,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殿图是清代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描绘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政治与战争的困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嘉庆年间,正值清朝对地方治理与剿匪斗争的复杂局面,诗人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思考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描绘了古战场的遗址,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开头通过“羊岭”和“鹅溪”这两个地名,立即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战斗场面,紧接着的“九百赭碉房”则强调了战斗的规模和激烈程度。诗中“正嘉剿抚均无策”一句,揭示了当时政府对地方治安问题的无能为力,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状。“漳腊何曾是大荒”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过去的繁荣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既有对古战场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种对比,李殿图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迷惘,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羊岭鹅溪古战场:开篇点明地点,暗示历史的战斗与冲突。
  2. 黄头九百赭碉房:描绘战场的景象,黄头的士兵和赭色的碉堡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3. 正嘉剿抚均无策:表达对当时政策的无奈,剿匪与安抚的措施都未能奏效。
  4. 漳腊何曾是大荒:反问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过去的繁荣与现状的荒凉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古战场象征社会的动乱与历史的沉重,隐喻现实的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战场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历史的延续与社会的动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战场:象征着历史的冲突与牺牲。
  • 赭碉房:象征着战争的痕迹与人类的困境。
  • 大荒: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头”在诗中指代什么? A. 战场
    B. 士兵
    C. 政策
    D.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剿抚”是什么意思? A. 战斗
    B. 剿灭与安抚
    C. 诗歌
    D. 地名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无奈与思考
    C. 激励
    D. 幽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王昌龄的《出塞》

诗词对比: 李殿图的《番行杂咏 其三》与杜甫的《兵车行》都关注战争的影响与社会的动荡,但李殿图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批判,而杜甫则倾向于对战争的直接描绘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殿图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诗人的背景和作品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