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8 01:47:58

山溶溶。

水溶溶。

如梦如烟一万重。

谁期觉后逢。

恨应同。

誓应同。

同礼心经同听钟。

忏愁休更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二首 其一
作者:龚自珍 〔清代〕

山溶溶。水溶溶。如梦如烟一万重。
谁期觉后逢。恨应同。誓应同。
同礼心经同听钟。忏愁休更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如梦、如烟的景象,给人一种无尽的迷离感。谁会料想到在这样的景色中会与人重逢,心中的恨与誓言应该是相同的。我们同在这片天地,同听那钟声,内心的烦恼也不再懒散。

注释

  • 溶溶:形容水波荡漾,轻柔的样子。
  • 如梦如烟:形容事物虚幻,难以捉摸。
  • 一万重:形容层层叠叠,极为复杂的情感。
  • 恨应同,誓应同:指对感情的共同理解,彼此间的情感是相互的。
  • 同礼心经:表达与对方共享内心感受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熙斋,晚号自珍,清代著名诗人、政治家。龚自珍的诗风清新,兼具理性与感性,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入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借助山水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长相思二首 其一》以清新流畅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诗的开头通过“山溶溶”和“水溶溶”两句,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惆怅。接着“谁期觉后逢”一句,表现了诗人与故人重逢的期待与无奈,暗示了时光流逝后情感的交错与复杂。

“恨应同,誓应同”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共鸣,尽管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彼此的情感依旧相通。最后的“同礼心经同听钟”则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回忆的渴望,虽有烦恼,但内心依旧愿意追求那份纯粹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龚自珍对人生命运的感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溶溶,水溶溶:通过山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轻盈、朦胧的美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如梦如烟一万重:强调情感的复杂多变,像梦境一样难以捉摸。
  • 谁期觉后逢: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但同时也有一些无奈。
  • 恨应同,誓应同:情感的共鸣,显示出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 同礼心经同听钟: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共鸣,尽管有烦恼,但仍愿意珍惜这份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梦境,增强了情感的虚幻感。
  • 对仗:如“恨应同,誓应同”,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山与水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展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稳重与永恒,暗示情感的持久。
  • :象征流动与变化,代表情感的复杂与变幻。
  • :象征虚幻,反映人生的无常与不可捉摸。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溶溶,水溶溶”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意境?

    • A. 像梦一样的轻盈
    • B. 坚定不移的情感
    • C. 紧张的气氛
  2. “恨应同,誓应同”中的“同”字意味着什么?

    • A. 强调了彼此的情感共鸣
    • B. 代表了对未来的希望
    • C. 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3. 诗中的“同礼心经同听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与孤独
    • B. 内心的宁静与共鸣
    •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复杂。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探讨情感的深度与细腻。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李白的作品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虽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值得深入对比和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选》:收录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适合对比与学习。
  • 《龚自珍诗文集》:详细介绍了诗人的生平及其诗作,适合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