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友人归荆楚
作者: 许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惆怅和哀伤。诗人用调试瑟琴劝酒,暗示离别的苦楚;他熟悉荆楚之地的门口,感到离别的无奈。竹子斑驳的影子让人想起了悲伤的帝女,而草地的青绿则引发对王孙的怨恨。潮水退去,九疑山显得更加遥远,雨连绵不断,三峡的景色变得昏暗。同来的朋友和离去的友人,路途遥远更是让人心伤。
注释
- 调瑟: 调音的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荆楚: 指荆州和楚地,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 竹斑: 竹子上的斑点,象征着悲伤的情绪。
- 帝女: 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女儿,常用以表达离别的伤感。
- 王孙: 指王室的后代,常用于表达对王族的怀念。
- 九疑: 指九疑山,位于今湖南省,是古人传说中的名山。
- 三峡: 指长江三峡,著名的风景区,诗中用来渲染离别的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德润,号静斋,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之情,映射出当时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离别情感的普遍性。
诗歌鉴赏
《送友人归荆楚》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许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引导读者体会到送别的苦闷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两句“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便以音乐和酒来渲染离别的氛围,瑟的调音声声入耳,仿佛在劝慰朋友,然而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涩。
接下来的“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深刻理解。竹子和草地的描绘,不仅具有自然美感,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全诗的意境随着“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的描写而更加深邃,潮水的退去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雨雾笼罩的三峡则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将离别的主题推向高潮,强调了离别的无奈和心灵的孤寂。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了许浑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调瑟劝离酒:用音乐的调试来劝酒,暗示离别的苦楚。
- 苦谙荆楚门:诗人对荆楚的熟悉,反映出他内心的无奈。
- 竹斑悲帝女:竹子的影子让人想起历史上的悲剧情感。
- 草绿怨王孙:草地的青绿引发对王孙的怨恨,象征失去的美好。
- 潮落九疑迥:潮水的退去让九疑山显得更加遥远。
- 雨连三峡昏:雨水连绵,三峡的景色显得阴暗。
- 同来不同去:同来的朋友与离去的友人形成鲜明对比。
- 迢递更伤魂:远道而来的离别,让人更加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竹、草的描写隐喻离别的伤感。
- 拟人: 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 前后句之间的对称关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瑟: 音乐、离别的象征。
- 竹: 代表柔韧与生命,也象征悲伤。
- 草: 生命的延续,寄托对往事的怀念。
- 潮: 反映时间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雨: 象征忧愁与泪水,增添情感深度。
- 九疑: 名山,象征遥远与不可及。
- 三峡: 风景名胜,增添离别的凄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调瑟劝离酒”中的“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饮料
C. 一种花卉
D. 一种动物 -
“竹斑悲帝女”中的“帝女”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司马懿的女儿
C. 赵匡胤的女儿
D. 刘备的女儿 -
诗中提到的“九疑”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种植物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离别与思念
C. 战争与胜利
D. 友情与团聚
答案: 1.A 2.A 3.B 4.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 王之涣
- 《送友人》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 同样以送别为主题,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表达了对友人的激昂情感。
- 王之涣的《送别》: 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离别的愁苦,与许浑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