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杨攀处士》

时间: 2025-01-17 09:43:51

先生忧道乐清贫,白发终为不仕身。

嵇阮没来无酒客,

应刘亡后少诗人。

山前月照荒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

昨夜回舟更惆怅,至今钟磬满南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杨攀处士
作者: 许浑 〔唐代〕

先生忧道乐清贫,
白发终为不仕身。
嵇阮没来无酒客,
应刘亡后少诗人。
山前月照荒坟晓,
溪上花开旧宅春。
昨夜回舟更惆怅,
至今钟磬满南邻。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忧虑于道义而乐于清贫,
白发苍苍却始终未曾仕途。
嵇康和阮籍早已去世,酒客也难再来,
刘伶去世后,诗人也少得可怜。
山前的明月照耀着荒芜的坟墓,
溪边的花朵在旧宅旁盛开着春色。
昨夜我回舟时更加感到惆怅,
到现在为止,钟声和磬声仍充满南邻。


注释:

  • 忧道乐清贫:忧虑于道德,喜欢清贫的生活。
  • 白发终为不仕身:白发苍苍却始终没有做官。
  • 嵇阮:指古代的两位著名文人嵇康和阮籍,都是因不屑于仕途而被后人歌颂。
  • 应刘亡后少诗人:刘伶去世后,诗人变得稀少,表达了对文人凋零的感慨。
  • 荒坟:指代已故之人的墓地,象征着逝去的生命与记忆。
  • 旧宅春:旧居宅旁的春天花开,寓意着过往的美好与现实的荒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生平较为贫困,但对道德与清贫的追求使其作品充满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好友杨攀的怀念,反映了社会对士人的悲哀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哭杨攀处士》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悼亡诗。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道义的坚持与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朋友杨攀的深切怀念。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比,描绘了士人之间的生死与离别,呼应了唐代士人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美感。山前的月光照耀着荒坟,溪边的花朵在旧宅旁悄然绽放,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生命流逝的无奈。诗的最后两句,回舟之际,重拾往日的惆怅,钟磬的声音更显得孤寂而悠长,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在意象上充满了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命与死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怀念,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叹,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忧道乐清贫:开篇指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强调他对道义的忧虑和对清贫生活的乐观态度。
  2. 白发终为不仕身:表明了主人公皓首穷经,却始终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反映了士人的无奈。
  3. 嵇阮没来无酒客:暗示着文人已去,酒客不再,表达了对昔日文人雅集的怀念。
  4. 应刘亡后少诗人:提到刘伶的去世,感叹诗人数量减少,强调文化的衰落。
  5. 山前月照荒坟晓:描绘清晨的场景,月光照耀着荒坟,暗示着对逝者的追思。
  6. 溪上花开旧宅春:春花盛开在旧宅旁,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对过往的追忆。
  7. 昨夜回舟更惆怅:回舟时的惆怅,表明诗人对过往的无限感慨与深切思念。
  8. 至今钟磬满南邻:钟磬声仍回荡在邻里,意象营造出孤独与怀旧的氛围。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鲜明,象征则增强了诗的意境。比如,月光与荒坟的搭配,花开与旧宅的相应,都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道义的坚持与对逝者的怀念,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文化衰落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荒坟:象征着死亡与逝去的时光,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 月光:代表着清明与思念,映照出诗人的孤独与思索。
  • 春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的回忆,传达出对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指代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贫困的生活
    C. 忧虑的心态

  2. “应刘亡后少诗人”中的“刘”指的是谁? A. 刘备
    B. 刘伶
    C. 刘邦

  3. 诗中表现了对哪位朋友的怀念? A. 许浑
    B. 杨攀
    C. 嵇康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哭杨攀处士》相似的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生命的思考,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