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入中秋色满林,摹将好景寄清音。自从句夺天工巧,景物无聊直至今。
白话文翻译:
月亮升起,正值中秋时节,色彩渲染了整个林间。我试图用优美的音韵将这美好的景致传递出来。自从写下诗句以来,虽然技艺精湛,但眼前的景物仍然显得无聊,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注释:
- 月入:指月亮升起,进入视野。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象征团圆。
- 色满林:形容秋天的景色充满了树林。
- 摹:模仿、描摹。
- 清音:指清晰的音韵或音乐。
- 句夺天工:形容诗句精妙,技艺上超越自然之工。
- 景物无聊:景物看起来平淡无趣。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代表着团圆和丰收。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诗人在此时写诗,意在表达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句夺天工”可理解为对诗歌创作技巧的自省,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邦佐,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山水,风格清新,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之际,诗人看到明月和秋林的美景,激发了创作灵感,试图通过诗歌将这一美好景象传达给他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开篇“月入中秋色满林”,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场景,清晰而富有画面感。接着“摹将好景寄清音”,体现了诗人通过诗歌将美景传达的愿望,显示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同时,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自省,虽然技巧高超,但仍感到眼前的景物平淡无趣,这种自我反思让整首诗多了一层哲理深度,表现出艺术创作中对完美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入中秋色满林: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照耀在秋天树林上,色彩斑斓,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 摹将好景寄清音:诗人试图通过诗歌的音韵来传达这种美丽的景象,表现出他对艺术表达的渴望。
- 自从句夺天工巧:自我反思,认为自己的创作技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 景物无聊直至今:尽管有高超的技艺,眼前的景物依然显得单调乏味,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比作“清音”,强调诗歌的音乐性。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景物赋予感情,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表达了在美与平淡之间,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和美好。
- 秋林:代表丰收与成熟,体现了自然的美丽。
- 清音:象征着艺术的高雅与内心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场景?
- A. 春节
- B. 中秋
- C. 端午
- D. 元旦
-
诗中提到的“句夺天工”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自己创作技巧的自信
- C. 对景物的失望
- D. 对他人作品的嫉妒
-
诗中“景物无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满足
- B. 失落
- C. 兴奋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舒邦佐:李白的诗歌常常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舒邦佐则更倾向于细腻与内省。
- 杜甫与舒邦佐:杜甫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舒邦佐则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写,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创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