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九日集望益楼》
时间: 2025-01-04 10:21: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楼补山阙,山翠当窗分。坐对兴非一,万象相主宾。虚檐乍雨过,淡冶怡我神。蔚然关中彦,雅意在作人。兹楼虽昔枸,弦诵今始闻。黾勉赴兹会,讲萟同莘莘。金春而玉应,叩触皆天真。所得良不浅,淹留忘日熏。五柳古高士,望亦情尤殷。矧予服儒服,讵敢远道津。漉酒未瑕学,学垫林宗巾。
白话文翻译:
高楼弥补了山缺,山色透过窗户分外清晰。坐在这里,兴致各异,万物仿佛主宾相待。屋檐下突然雨过,清新宜人,使我心情愉悦。关中才俊聚集,他们有着高尚的志向。这座楼虽然曾经简陋,但现在开始听到弦歌诵读之声。我们努力参加这次聚会,共同探讨学问。春天如金,回应如玉,所接触的都是纯真。所得到的知识不浅,留连忘返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五柳先生这样的古代高士,他们的情怀尤为深厚。何况我穿着儒服,怎敢远离学问之路。学习酿酒尚且不暇,更不用说学习林宗的巾帼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补山阙:弥补山的缺口,形容楼高。
- 山翠:山色青翠。
- 万象:万物。
- 虚檐:空旷的屋檐。
- 淡冶:清新宜人。
- 关中彦:关中地区的才俊。
- 作人:培养人才。
- 兹楼:这座楼。
- 弦诵:指读书声。
- 黾勉:努力。
- 讲萟:讲学。
- 莘莘:众多。
- 金春而玉应:形容春天的美好和回应的珍贵。
- 天真:纯真无邪。
- 淹留:停留。
- 五柳:指五柳先生,古代隐士的代称。
- 矧予:何况我。
- 服儒服:穿着儒生的服装。
- 讵敢:怎敢。
- 漉酒:酿酒。
- 学垫林宗巾:学习林宗的巾帼,指学习高雅的学问。
典故解析:
- 五柳古高士:指陶渊明,因其《五柳先生传》而得名,代表古代隐士。
- 林宗巾:指东汉名士林宗,其巾帼代表高雅的学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甸,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学问和人才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上与关中才俊聚会,共同探讨学问的情景,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古代高士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楼、山色、雨过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诗中“蔚然关中彦,雅意在作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关中才俊的赞赏和对培养人才的重视。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古代高士和自己的学习态度,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古代高士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人才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楼补山阙,山翠当窗分。”:高楼弥补了山的缺口,山色透过窗户分外清晰。
- “坐对兴非一,万象相主宾。”:坐在这里,兴致各异,万物仿佛主宾相待。
- “虚檐乍雨过,淡冶怡我神。”:屋檐下突然雨过,清新宜人,使我心情愉悦。
- “蔚然关中彦,雅意在作人。”:关中才俊聚集,他们有着高尚的志向。
- “兹楼虽昔枸,弦诵今始闻。”:这座楼虽然曾经简陋,但现在开始听到弦歌诵读之声。
- “黾勉赴兹会,讲萟同莘莘。”:我们努力参加这次聚会,共同探讨学问。
- “金春而玉应,叩触皆天真。”:春天如金,回应如玉,所接触的都是纯真。
- “所得良不浅,淹留忘日熏。”:所得到的知识不浅,留连忘返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 “五柳古高士,望亦情尤殷。”:五柳先生这样的古代高士,他们的情怀尤为深厚。
- “矧予服儒服,讵敢远道津。”:何况我穿着儒服,怎敢远离学问之路。
- “漉酒未瑕学,学垫林宗巾。”:学习酿酒尚且不暇,更不用说学习林宗的巾帼了。
修辞手法:
- 比喻:“高楼补山阙”比喻高楼高耸,弥补了山的缺口。
- 拟人:“万象相主宾”将万物拟人化,仿佛主宾相待。
- 对仗:“金春而玉应”对仗工整,形容春天的美好和回应的珍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古代高士的敬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聚会情景,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古代高士的敬仰,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人才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学问的高深。
- 山翠:象征自然的清新。
- 雨过:象征清新宜人的氛围。
- 关中彦:象征才俊聚集。
- 五柳:象征古代高士。
- 林宗巾:象征高雅的学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五柳古高士”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林宗巾”象征什么? A. 高雅的学问 B. 古代的服饰 C. 酿酒的技术 D. 隐士的生活
-
诗中“金春而玉应”形容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玉的珍贵 C. 学问的深厚 D. 回应的珍贵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与秦甸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的敬仰。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秦甸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注重隐逸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