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道情)》

时间: 2025-01-04 10:22:42

已断因缘莫更寻。

寻时烦恼不如心。

从今休听世间音。

鸾梦渐随秋水远,鹤情甘伴野云深。

隔楼花月自阴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断因缘莫更寻。
寻时烦恼不如心。
从今休听世间音。
鸾梦渐随秋水远,
鹤情甘伴野云深。
隔楼花月自阴阴。

白话文翻译:

已经断了的因缘就不要再去寻找了。
追寻的时候带来的烦恼不如心中自得。
从今往后不再去听世间的喧嚣。
梦中的鸾鸟渐渐随秋水而远,
我甘愿陪伴那远处的云朵。
隔着楼阁的花月显得更加幽暗。

注释:

  • 因缘: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常用来形容恋爱或情感的关系。
  • 更寻:再去寻找。
  • 烦恼:心中的忧虑和苦闷。
  • 世间音:指世俗的声音或喧闹。
  • 鸾梦:梦中的美好事物,鸾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美好。
  • 秋水:秋天的水,常用来象征清澈、宁静。
  • 鹤情:鹤代表高洁、孤独的情怀。
  • 野云深:远处的山野与云层,象征一种幽静的环境。
  • 阴阴:形容幽暗、阴沉的样子。

典故解析:

“鸾梦”与“鹤情”均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传统,鸾与鹤都是象征高洁的鸟类,常用于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隔楼花月”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埙(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事,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情感纠葛已断的时刻,表达了对过去关系的释然与对未来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放下烦恼,追求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浣溪沙(道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通过对因缘的思考与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诗的开头“已断因缘莫更寻”,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过去情感关系的释怀,表达了对已逝去的缘分的不再追寻。这里的“因缘”不仅指爱情,还可以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揭示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接下来的“寻时烦恼不如心”,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追求更为重要。作者选择不再听世间的喧闹,显现出一种对浮华世界的超脱态度。此时,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利用“鸾梦”和“秋水”展现了心灵的远离与超然,象征着一种清澈而宽广的心境。

最后两句“隔楼花月自阴阴”则是对环境的描绘,远离喧嚣的生活中,楼阁间的花与月又透出一种幽暗的美感,仿佛在映衬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构建出一个超越尘世烦扰的理想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断因缘莫更寻:已结束的缘分,不要再去追寻。
  2. 寻时烦恼不如心:追求时所带来的烦恼,比不上内心的平静。
  3. 从今休听世间音:从今往后,不再倾听世俗的喧嚣。
  4. 鸾梦渐随秋水远:梦中的美好似鸾鸟般,渐渐随秋水远去。
  5. 鹤情甘伴野云深:愿意陪伴那高洁的鹤,融入深邃的云野。
  6. 隔楼花月自阴阴:楼阁间的花月显得格外幽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中的鸾鸟”比喻为美好的理想,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拟人:通过“鹤情甘伴”赋予鹤以情感,使其成为诗人理想生活的伴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隔楼花月”与“阴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过去情感关系的释然与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超然的重要性,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因缘: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涵丰富。
  • 鸾梦:象征美好、理想的追求,寓意深远。
  • 秋水:象征宁静与清澈,反映内心的淡泊。
  • 鹤情:象征高洁的理想,体现诗人对纯净情感的向往。
  • 花月:代表自然之美,含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因缘”最可能指代什么? A. 友情
    B. 恋情
    C. 亲情
    D. 所有关系

  2. “从今休听世间音”中的“音”是指什么? A. 声音
    B. 音乐
    C. 俗事的喧嚣
    D. 自然之声

  3. 诗中“鸾梦”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与美好
    C. 梦境
    D. 遗憾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与刘埙的《浣溪沙》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辛弃疾在激烈的情感中更显豪情,而刘埙则在宁静中展现了超然的心态。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其情感更为细腻和凄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情感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