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史十忠诗》
时间: 2025-01-19 19:5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补史十忠诗》
作者:刘埙 〔宋代〕
三已甘退休,十连起迟暮。
伊谁急求子,流落乃不怒。
黑云来如山,杀气震平楚。
恭惟君父命,封疆以身护。
阖门义不辱,呼卒汝善处。
飞魂随剑光,自已投火去。
天泣鬼神愁,地摇山岳仆。
吾非莒柱厉,敢以死丑主。
正自常事耳,命义逃安所。
冲远谁与俦,睢阳有张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忠义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退休”与“迟暮”象征着诗人对人生末期的反思,面对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抉择,诗人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壮。诗中提到的“黑云”象征着战争的到来,而“杀气”则是对国家危难的警觉。诗人以身护国,表现出对君主的忠心。最后,诗中提到的“飞魂随剑光”则意指诗人愿意为国家献身,虽然他明白“逃安”是常事,但仍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共谋大业。
注释
- 三已:指三次退休,暗示一种无奈与安逸。
- 十连:十指代十年,表示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无力。
- 流落乃不怒: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仍能保持冷静。
- 黑云来如山:形容战争的压迫感。
- 封疆:指捍卫国家的边疆。
- 阖门义不辱:表示在家中也要保持忠义的品德。
- 飞魂随剑光:意指英雄的豪情与牺牲精神。
- 睢阳有张许:提到历史人物,表示对忠贞之士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埙,字景福,号灵岩,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崇尚豪放,关注国家的兴亡与百姓的疾苦,常以爱国情怀贯穿其作品。
创作背景
《补史十忠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感受到社会动乱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补史十忠诗》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忠诚的坚守。首先,诗人以“退休”与“迟暮”开篇,表现出对个人生命的感慨,接着引入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的责任,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黑云来如山,杀气震平楚”的描写,诗人将战争的压迫感生动地传达给读者,令人感受到一种紧迫与不安。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明确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家献身,体现了对君主与国家的忠诚。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飞魂随剑光,自已投火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畏与奉献的精神,表现出诗人心中对忠义的向往与追求。而“天泣鬼神愁,地摇山岳仆”则通过自然的反应来映衬战争的悲惨,诗人似乎在呼唤众人的觉醒,激励人们共同抵抗外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壮阔的场景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忠义、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感震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已甘退休,十连起迟暮:诗人以“退休”自喻,表达对人生后期的思考与不甘。
- 伊谁急求子,流落乃不怒:面对逆境,仍然保持冷静与理智。
- 黑云来如山,杀气震平楚:战争的来临如同黑云压城,令人感到压迫。
- 恭惟君父命,封疆以身护:表达了对君主命令的尊重,愿意为国家献身。
- 阖门义不辱,呼卒汝善处:在家中也要保持忠义,展现出家国情怀。
- 飞魂随剑光,自已投火去:愿意为国家献身,与英雄壮志相呼应。
- 天泣鬼神愁,地摇山岳仆:自然界的反应,映衬出战争的悲惨。
- 吾非莒柱厉,敢以死丑主:强调自己并非有名之士,却愿意为义而战。
- 正自常事耳,命义逃安所:表明逃避安逸与死亡的选择。
- 冲远谁与俦,睢阳有张许:表达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仗、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其中“黑云来如山”形象生动,表现了战争的压迫感;而“飞魂随剑光”则展现了英雄豪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忠义、国家责任与个人命运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对忠义精神的崇高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云:象征战争与危机。
- 剑光:代表英雄气概与牺牲精神。
- 飞魂:象征着忠诚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 天泣鬼神:自然的反应,表明人间的悲惨与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黑云来如山”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友谊
- B. 战争的压迫感
- C. 幸福生活
- D. 自然风光
-
“飞魂随剑光”中“飞魂”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的理想
- B. 忠诚的精神
- C. 国家利益
- D. 自然现象
-
诗中提到的“阖门义不辱”意指:
- A. 家族利益
- B. 忠义的品德
- C. 个人自由
- D. 经济繁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夜泊牛渚怀古》相比,刘埙的《补史十忠诗》更侧重于对忠义的强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关注历史与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对国家与历史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为悲壮,后者则充满豪情。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