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钟断危楼鸟不飞,荧荧何处最相宜。
香然水寺僧开卷,笔写春帏客著诗。
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
孙康勤苦谁能念,少减馀光借与伊。
白话文翻译:
钟声在高楼上断断续续,鸟儿也不再飞翔,
幽幽的灯光在哪里最为合适?
在香气弥漫的水寺中,僧人翻开书卷,
我在春帷下写下诗篇。
忽然思绪万千,似乎穿墙而过,
偶尔心中烦恼尽消,缠绕的丝线也断了。
孙康的勤苦,谁又能体会,
不如少许光明借给她。
注释:
- 钟断:钟声断断续续,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 荧荧:指灯光,常用来形容微弱而萦绕的光影。
- 香然水寺:指香气四溢的水边寺庙,强调环境的宁静与雅致。
- 春帏:春天的帷幕,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孙康:孙康,东晋人,以勤奋好学著称,常借灯光读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慕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情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身处寺庙,借助灯光静心写作,表达了对光明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孤独思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灯》,通过对灯光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首联“钟断危楼鸟不飞”,描绘出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钟声的断断续续和鸟儿的不飞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哀愁。接着“荧荧何处最相宜”则引出诗人对灯光的思考,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寄托。
第三、四联中,诗人描绘了在寺庙中读书写诗的场景,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特别是“香然水寺僧开卷”,不仅营造了一个清幽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专注。随后“忽尔思多穿壁处”,表达了思绪的奔涌,似乎在这安静的氛围中,内心的烦恼与思考不断交织。
最后两句提到孙康,突显了对勤奋与努力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这种努力的孤独感和对他人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具备了优美的意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知识和孤独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钟断危楼鸟不飞:描绘了高楼上的钟声断续,鸟儿因寂静而不飞,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荧荧何处最相宜:诗人思考灯光的存在,暗示在这种孤独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 香然水寺僧开卷:描绘出宁静的寺庙环境,僧人阅读的画面体现出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
- 笔写春帏客著诗:诗人在春天的帷幕下写诗,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 忽尔思多穿壁处:思绪纷飞,仿佛穿越了墙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偶然心尽断缨时:烦恼突然消散,象征着心灵的解放。
- 孙康勤苦谁能念:提到孙康,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表达对理解这种努力之苦的渴望。
- 少减馀光借与伊:希望能将剩下的光明分享给他人,传达了关爱和理解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荧荧”比喻灯光,蕴含微弱而温暖的意象。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钟声”、“鸟”、“灯光”、“水寺”等意象,营造了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知识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表达了对光明与知识的渴望及对他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象征时间与孤独。
- 鸟:象征自由与自然。
- 灯:象征知识与希望。
- 水寺: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孙康”是以什么著称的? A. 爱好游玩
B. 勤奋好学
C. 诗歌创作
D. 画画 -
“钟断危楼鸟不飞”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寂
C. 忧伤
D. 宁静 -
“荧荧何处最相宜”中的“荧荧”指什么? A. 明亮的光
B. 微弱的光
C. 自然之光
D. 太阳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描写自然宁静的意境。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但《灯》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与对知识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强调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