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凌风亭》

时间: 2025-01-17 09:13:00

目尽西山落照边,危亭风景故依然。

重来身忝二千石,老去心惊十九年。

种柳已高丹槛外,栽花犹占绿窗前。

不堪素发纷垂领,还愧青春令尹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至凌风亭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目尽西山落照边,
危亭风景故依然。
重来身忝二千石,
老去心惊十九年。
种柳已高丹槛外,
栽花犹占绿窗前。
不堪素发纷垂领,
还愧青春令尹贤。

白话文翻译:

在西山落日的余辉下,我尽情地眺望,
那危亭的风景依旧如昔。
再次来到这里,自己的身份却是两千石的官职,
年老后,心中不免感慨已过了十九年。
种下的柳树已在丹色栏杆外高耸,
栽种的花儿仍在绿色窗前盛开。
不忍看那白发纷纷垂落衣领,
更感到愧疚,青春时的贤人令尹已不再。

注释:

  • 目尽:目光所能看到的尽头。
  • 西山:指西方的山,通常象征夕阳和衰老。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二千石:古代官职的俸禄等级,二千石指的是较高的官职。
  • 丹槛:红色的栏杆。
  • 素发:白发,象征衰老。
  • 令尹:古代的高官,贤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字公辅,号静庵,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及咏怀诗,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重访凌风亭之际,感受到时光流逝与自身变化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再至凌风亭》是一首抒怀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目尽西山落照边”引入,画面感极强,夕阳映照下的西山,给人一种惆怅的美感。接着,作者回忆起小时候在亭中游玩的情景,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然而这份宁静又被“老去心惊十九年”的感慨打破。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种柳已高丹槛外,栽花犹占绿窗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柳树和花朵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作者的白发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怀念。最后一句“不堪素发纷垂领,还愧青春令尹贤”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过往青春的惋惜,以及对老年身份的无奈。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状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目尽西山落照边:描绘诗人目视西山的景象,落日的余辉透出一丝温暖与忧伤。
  2. 危亭风景故依然:重游旧地,亭子的景色依旧,勾起怀旧之情。
  3. 重来身忝二千石:官职虽高,却感到不配,表明作者的谦逊。
  4. 老去心惊十九年:人生苦短,十九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令人感慨。
  5. 种柳已高丹槛外:柳树已长高,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岁月的流逝。
  6. 栽花犹占绿窗前:花儿依旧盛开,暗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7. 不堪素发纷垂领:白发如雪,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8. 还愧青春令尹贤: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贤人风范的追忆,流露出一种自愧不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种柳”与“栽花”,形成美丽的对比。
  • 意象:白发、柳树、花朵等意象交织,展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比喻:将青春与贤人相提并论,表达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及青春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思,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晚年与人生的尽头。
  • 危亭: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柳树: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槛”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栏杆
    • B. 一种花
    • C. 一种石头
    • 答案:A
  2. 韩元吉在诗中感叹了多少年的光阴?

    • A. 十年
    • B. 十九年
    • C. 二十年
    • 答案:B
  3. 诗中“素发”是指什么?

    • A. 黑发
    • B. 白发
    • C. 金发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抒发思乡情怀,与对过往的怀念相似。

诗词对比:

  • 《再至凌风亭》《登高》: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感慨与人生的反思,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二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详细介绍古代诗词的赏析方法与技巧。
  • 《宋代诗人研究》:探讨宋代诗人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