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
时间: 2025-01-14 13:0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呈吴郎
作者: 杜甫 〔唐代〕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白话文翻译:
在堂前扑打枣树的,都是西边邻居,
家中没有食物,没有孩子,只有一位妇人。
难道不因困穷才有这样的情形吗?
只是因为她恐惧,才更需要亲近。
即使防备远道而来的客人,虽然事情多,
但插上稀疏的篱笆却显得格外真诚。
我已经向你诉说,贫困已经深入骨髓,
此时我正想着戎马生涯,泪水满巾。
注释:
字词注释:
- 扑枣:扑打枣树,意指收获或玩耍。
- 无食无儿:没有食物,没有孩子,形容孤独无依。
- 宁有此:难道会有这样的情形。
典故解析:
- 戎马:指战争和军旅生活,常用以表示悲壮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风以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著称,常描绘社会苦难与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杜甫身处乱世,饱受战乱之苦,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诗歌鉴赏:
《又呈吴郎》通过描绘邻居的贫苦生活,展现了杜甫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困境的反思。诗中以“堂前扑枣任西邻”开篇,描绘出一种闲适的场景,但随即转入对生活艰辛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邻居家庭困窘的感受。诗中的“无食无儿一妇人”尤为触动人心,表现出妇人孤独无助的形象,令人心生怜悯。
“只缘恐惧转须亲”一句,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依赖,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脆弱与无奈。后续的“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则展现出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意识,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但仍希望保持内心的真诚和纯洁。整首诗情感沉郁,字句之间透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情冷暖的敏感,让人感受到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前扑枣任西邻:描绘邻居在院前嬉戏,暗示生活的闲适。
- 无食无儿一妇人:揭示妇人的孤独与困境,形成强烈对比。
- 不为困穷宁有此?:质疑这种情形是否因贫困而起,反映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 只缘恐惧转须亲:指出恐惧导致对亲情的渴望,情感深刻。
- 即防远客虽多事:虽有外来客人,但生活的复杂让人感到无奈。
- 便插疏篱却甚真:即使插上篱笆,仍显出内心的真诚。
- 已诉征求贫到骨:诉说贫困的痛苦,情感真挚。
- 正思戎马泪盈巾:思念戎马生涯,泪水已湿巾帕,表达对战争的感伤。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扑枣”的闲适与“无食无儿”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泪盈巾”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邻居艰难生活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底层人们深切的同情与关怀,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与人情冷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枣树:象征着生活的甜美与希望。
- 妇人:代表困境中无助的女性形象,反映社会底层的苦难。
- 泪水:象征痛苦与无奈,体现情感的真实与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食无儿”指的是什么情况? A. 家庭富裕
B. 孤独无依
C. 生活幸福 -
诗中提到的“戎马”主要指什么? A. 农业生活
B. 战争和军旅生活
C. 商业活动 -
诗人对邻居的生活态度是如何的? A. 漠不关心
B. 深切同情
C. 赞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充满情感。
诗词对比:
杜甫的《又呈吴郎》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是描绘社会底层生活的诗作。杜甫更侧重于直接的生活困境,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