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联句一首》

时间: 2025-01-06 09:17:11

肃肃清院,翛翛碧鲜。

已见心远,何关地偏。

——皎然

自公退食,升堂草玄。

纷纷已隔,云心澹然。

——崔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肃肃清院,翛翛碧鲜。
已见心远,何关地偏。
皎然自公退食,升堂草玄。
纷纷已隔,云心澹然。

白话文翻译:

肃静的庭院里,清风徐徐,碧绿的草木显得分外鲜嫩。
心灵已经远离世俗的纷扰,又何必在意身处的地方呢?
皎然告别官职,回到家中,登上楼堂,品味那幽静的玄理。
纷杂的事务已经隔绝,心如云彩般淡然自若。

注释:

  • 肃肃:形容环境清静、肃穆。
  • 翛翛:形容清风轻拂,意为轻柔的样子。
  • 已见心远:心灵已经远离世俗。
  • 何关地偏:何必在意身处的地方是否偏僻。
  • 皎然:作者的名字,可能意指明亮、清晰。
  • 自公退食:指辞去官职,归隐生活。
  • 草玄:山野的幽静,指代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纷纷已隔:形容纷扰的事情已经与自己隔离。
  • 云心澹然:心如云彩般淡然,意指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约748年-约805年),字季明,唐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作品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诗风清新典雅,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皎然辞官回归田园之际,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许多士人选择隐居以避世,皎然的诗歌正是这一趋势的写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环境描写开篇,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诗中“肃肃清院,翛翛碧鲜”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庭院的清幽与自然的美好,给人一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接着,诗人表露了内心的远离,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质问“何关地偏”,显示出他对地理位置的无所谓,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皎然自公退食”一句,表明了诗人已从官场中退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内心的宁静。“升堂草玄”不仅是对环境的再次描绘,也暗示了诗人追求更高层次的哲理与思考。最后一句“纷纷已隔,云心澹然”则传达了诗人的心境已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心如云彩般的淡然自若,构成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整首诗以自然的描写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隐逸理想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肃肃清院:描绘了一个安静、清新的院落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翛翛碧鲜:草木生机盎然,暗示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3. 已见心远:表明诗人心灵已经远离尘世的纷扰。
  4. 何关地偏:问自己何必在意环境的偏僻,显示出心灵的自由。
  5. 皎然自公退食:阐明他辞官归隐的选择。
  6. 升堂草玄:意指诗人向往更高的哲理与思考。
  7. 纷纷已隔:外界的纷扰已经与自己隔绝。
  8. 云心澹然:心如云彩般的淡然,表达了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偶:如“肃肃清院,翛翛碧鲜”形成对比,增强了意象的鲜明性。
  • 比喻:将心灵比作云彩,形象化地表达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院:象征着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
  • 碧鲜: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云心:象征自由、淡泊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皎然”是指? A. 诗人的名字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天气
    D. 一个地方

  2. 诗中“何关地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地理的关心
    B. 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C. 对亲友的想念
    D. 对官职的依恋

  3.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纷扰的城市
    B. 清静的自然
    C. 繁忙的官场
    D. 热闹的市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皎然的《重联句》更关注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两者均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的生活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