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意联句》
时间: 2025-01-21 23:58:20意思解释
恨意联句
作者: 皎然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同心同县不相见,疾失姓独采蘼芜咏团扇。
严伯均莫听东邻捣霜练,皎然远忆征人泪如霰。
澄失姓长信空阶荒草遍,从心失姓明妃初别昭阳殿。
杭失姓
白话文翻译:
心心相印却无法相见,疾苦中我独自采摘蘼芜,吟唱着团扇的歌。
严伯均,别听东邻捣霜的声音,皎然远远回忆起征人时那泪水如霰。
澄失姓长信,空阶上荒草丛生,而我心中失姓时,明妃初别昭阳殿。
注释:
- 同心同县:心心相印,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却无法相见。
- 疾失姓:疾苦中失去了自己的姓氏,隐喻身份的丧失。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作哀伤的象征。
- 团扇:古代用来扇风的圆扇,常常与女子的柔情联系在一起。
- 严伯均:人名,可能为诗中的某个历史人物。
- 东邻捣霜练:指邻居在捣制霜练(即霜制的纺织品),暗指生活的繁忙与琐碎。
- 征人泪如霰:征人远行,离别时泪水如霰般冰冷。
- 明妃: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与汉元帝的别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以清新俊逸、情感细腻著称,作品多描绘离别、思念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诗人经历了情感上的波折或离别,抒发对故人或故乡的思念。唐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面对军旅离别之苦。
诗歌鉴赏:
《恨意联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和无奈之情。诗中“同心同县不相见”开篇即表达了心灵的契合与现实的隔绝,设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不同于普通的离别之愁,诗人运用“疾失姓”这一独特的表达,体现了个人身份与苦痛的结合,深刻描绘了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采蘼芜咏团扇”则引入一种优雅的意象,蘼芜的采摘与团扇的吟唱,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哀伤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难以言喻的情感。接下来提到的“严伯均莫听东邻捣霜练”,则是一种对生活琐碎的无奈和隐逸之境的向往,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
“征人泪如霰”的意象更是将离别的痛楚推向高潮,泪水与霰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悲伤的冷酷,也暗示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最后提到的“明妃初别昭阳殿”,则直接引入了历史典故,使得全诗更具厚重感,昭君出塞的悲剧与个人的离别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自身情感的深刻理解,仿佛在对未来的迷茫中,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心同县不相见:情感紧密却因现实隔离,表达了深切思念。
- 疾失姓独采蘼芜咏团扇:自我身份的迷失,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 严伯均莫听东邻捣霜练:对外界生活的无奈,渴望内心的宁静。
- 皎然远忆征人泪如霰:忆起往昔,泪水如霰般寒冷,表现了离别的悲痛。
- 澄失姓长信空阶荒草遍:孤独的境地,失落的心情无处安放。
- 从心失姓明妃初别昭阳殿:历史典故的引用,加深情感的厚度和共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同心同县”和“疾失姓独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泪如霰”比喻离别时的心痛,形象生动。
- 典故:引用昭君出塞,增加了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引发对离别、思念和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唐代士人对情感的细腻理解与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离别与哀伤。
- 团扇:柔情的象征,传达思念的温柔。
- 泪如霰:冷酷的悲伤,反映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 D. 杨贵妃
-
“同心同县不相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 D. 疲惫
-
“泪如霰”的意象通过什么自然现象来表现情感?
- A. 雪
- B. 雨
- C. 霜
- D. 露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中对孤独的表现与皎然的离别之愁形成对比,前者更为洒脱,后者则更显沉重。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背景更为历史沉重,诗意更为悲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 《唐诗选注》 - 朱自华
以上内容为《恨意联句》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诗词的情感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