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山》

时间: 2025-01-01 15:34:38

斜阳客如画,路围丛薄间。

惊禽忽冲起,似石投前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砻山 斜阳客如画,路围丛薄间。 惊禽忽冲起,似石投前山。

白话文翻译:

夕阳下的景色如画,旅人在小路和丛林之间。 突然间,受惊的鸟儿猛地飞起,如同石头投入前方山中。

注释:

  • 斜阳:夕阳。
  • 客:旅人。
  • 丛薄:丛林。
  • 惊禽:受惊的鸟。
  • 似石投前山:形容鸟儿飞起的动作迅猛,如同石头投入山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此诗描绘了旅人在夕阳下的山林间行走时,突然被惊飞的鸟儿所触动的情景。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旅途中,目睹夕阳下的山林景色,以及鸟儿受惊飞起的瞬间,灵感迸发而作。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旅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夕阳下山林间的景色和旅人的感受。首句“斜阳客如画”,以“如画”形容夕阳下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次句“路围丛薄间”,进一步描绘了旅人所处的环境,丛林环绕的小路增添了神秘感。后两句“惊禽忽冲起,似石投前山”,通过鸟儿受惊飞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旅人内心的惊动和自然的活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阳客如画”:夕阳下的景色如画,旅人在其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路围丛薄间”:小路被丛林环绕,增添了旅行的神秘感和探险的氛围。
  • “惊禽忽冲起”:突然间,受惊的鸟儿猛地飞起,打破了宁静的氛围。
  • “似石投前山”:形容鸟儿飞起的动作迅猛,如同石头投入山中,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斜阳客如画”,将夕阳下的景色比喻为画,增强了美感。
  • 拟人:“惊禽忽冲起”,将鸟儿的动作拟人化,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山林间的景色和旅人的感受,表达了旅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活力,以及旅人内心的惊动和感悟。

意象分析:

  • 斜阳:夕阳的意象,给人以温暖和美好的感受。
  • 丛薄:丛林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和探险的氛围。
  • 惊禽:受惊的鸟儿,表现了自然的活力和旅人内心的惊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阳客如画”中的“斜阳”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夕阳 C. 中午的阳光
  2. “惊禽忽冲起”中的“惊禽”指的是什么? A. 受惊的鸟儿 B. 受惊的野兽 C. 受惊的人
  3. 诗中“似石投前山”形容的是什么? A. 鸟儿飞起的动作 B. 石头投入山中 C. 旅人的心情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林间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邓剡的《砻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林间的景色,但邓剡的诗更加注重动态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静态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邓剡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