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寂观》

时间: 2024-09-19 21:33:41

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

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

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

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

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简寂观 邓剡 〔宋代〕

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 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 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 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 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径在两山之间交汇,蜿蜒伸向青空。 前方横亘着如剑的流水,后方倚靠着叠起的云屏。 一生中的三次欢笑图景,如今在这丹元庭中。 双瀑如画般隐约可见,只能观赏不能聆听。 东边的瀑布更加飘洒,珠玑般的水滴落在青冥之中。 丹井早已荒废,蜕变的灵魂如何得以灵动。 不知何时老鹤归来,松桧间低语叮咛。 苦竹不愿生笋,知道这味道甘美馨香。 深秋时节石坛冰冷,液液枕参横。

注释

  • 一迳两山合:一条小径在两山之间交汇。
  • 迢迢入青空:蜿蜒伸向高远的天空。
  • 前横交剑流:前方横亘着如剑的流水。
  • 后倚叠云屏:后方倚靠着叠起的云屏。
  • 平生三笑图:一生中的三次欢笑图景。
  • 丹元庭:道教中的修炼场所。
  • 双瀑隐如画:双瀑如画般隐约可见。
  • 可玩不可听:只能观赏不能聆听。
  • 东瀑更飘洒:东边的瀑布更加飘洒。
  • 珠玑落青冥:珠玑般的水滴落在青冥之中。
  • 丹井久湮芜:丹井早已荒废。
  • 蜕骨何由灵:蜕变的灵魂如何得以灵动。
  • 何年老鹤归:不知何时老鹤归来。
  • 松桧语丁宁:松桧间低语叮咛。
  • 苦竹不肯笋:苦竹不愿生笋。
  • 知此味甘馨:知道这味道甘美馨香。
  • 秋深石坛冷:深秋时节石坛冰冷。
  • 液液枕参横:液液枕参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剡(约1232-1303),字光荐,号中斋,南宋末年诗人,江西吉水人。他是文天祥的好友,曾参与抗元斗争,后被俘,晚年隐居不仕。邓剡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景物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简寂观》是邓剡在南宋末年隐居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简寂观的自然景色和道教修炼的氛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寂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观中的自然景色和道教修炼的氛围。诗中“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描绘了观中的小径和山景,给人以高远清幽之感。“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则进一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观中的水流和云景,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

诗中“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修炼的认同。“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和“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瀑布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最后几句“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则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描绘了观中的小径和山景,给人以高远清幽之感。
  2.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观中的水流和云景,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
  3.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修炼的认同。
  4.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瀑布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5. 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6. 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7.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8. 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9. 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双瀑隐如画”等,通过比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拟人:如“松桧语丁宁”、“苦竹不肯笋”等,通过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简寂观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一迳两山合:描绘了观中的小径和山景,给人以高远清幽之感。
  • 前横交剑流: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观中的水流和云景,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
  • 后倚叠云屏: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观中的水流和云景,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
  • 双瀑隐如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瀑布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东瀑更飘洒: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丹井久湮芜: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何年老鹤归: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松桧语丁宁: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苦竹不肯笋: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秋深石坛冷: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液液枕参横:通过对观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迳两山合”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小径和山景 B. 水流和云景 C. 瀑布和山景 D. 石坛和山景

  2. 诗中“前横交剑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美的欣赏 C. 对道教修炼的认同 D. 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4. 诗中“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中的“双瀑”指的是什么? A. 两条瀑布 B. 一条瀑布 C. 瀑布和山景 D. 瀑布和云景

  5. 诗中“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中的“丹井”指的是什么? A. 道教修炼的场所 B. 荒废的井 C. 瀑布 D. 山景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样表达了对抗元斗争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邓剡《简寂观》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但《简寂观》更多地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修炼的认同。
  • 邓剡《简寂观》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简寂观》更多地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修炼的认同,而《赤壁赋》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邓剡诗集》
  • 《文天祥诗集》
  • 《苏轼诗集》

相关诗句

一迳两山合,迢迢入青空。下一句是什么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上一句是什么

前横交剑流,后倚叠云屏。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三笑图,此日丹元庭。下一句是什么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上一句是什么

双瀑隐如画,可玩不可听。下一句是什么

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上一句是什么

东瀑更飘洒,珠玑落青冥。下一句是什么

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上一句是什么

丹井久湮芜,蜕骨何由灵。下一句是什么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上一句是什么

何年老鹤归,松桧语丁宁。下一句是什么

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上一句是什么

苦竹不肯笋,知此味甘馨。下一句是什么

秋深石坛冷,液液枕参横。上一句是什么

一迳两山合,下一句是什么

迢迢入青空。上一句是什么

迢迢入青空。下一句是什么

前横交剑流,上一句是什么

前横交剑流,下一句是什么

后倚叠云屏。上一句是什么

后倚叠云屏。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三笑图,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三笑图,下一句是什么

此日丹元庭。上一句是什么

此日丹元庭。下一句是什么

双瀑隐如画,上一句是什么

双瀑隐如画,下一句是什么

可玩不可听。上一句是什么

可玩不可听。下一句是什么

东瀑更飘洒,上一句是什么

东瀑更飘洒,下一句是什么

珠玑落青冥。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