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雨明日晴明玩月有作》

时间: 2025-01-17 10:20:29

今夕清光不负公,更无云气碍虚空。

晴迟一日秋才望,看到三更月正中。

蟾兔影寒天下露,鱼龙魄动海生风。

故人别有蕉杯约,未放扁舟一鹤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夕清光不负公,更无云气碍虚空。
晴迟一日秋才望,看到三更月正中。
蟾兔影寒天下露,鱼龙魄动海生风。
故人别有蕉杯约,未放扁舟一鹤东。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明月不辜负你,更没有云气遮挡天空。
晴天稍晚一天,才得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看到三更时分的月亮正好在正中。
蟾蜍的影子在寒冷的露水中,鱼龙的魂魄在海中波动生风。
老朋友还有相聚的约定,未曾放下小船,便一只白鹤向东飞去。

注释

  • :这里指的是“你”,用以称呼友人。
  • 虚空:指广阔的天空。
  • 晴迟:晴天稍晚。
  • 三更:夜晚的时段,指的是午夜。
  • 蟾兔:指的是月亮中的蟾蜍和兔子,常用来象征月亮。
  • 鱼龙魄:指鱼和龙的灵魂,象征海洋的动荡。
  • 蕉杯:蕉叶做的杯子,常用来饮酒。
  • 扁舟:小船,象征旅行和远行。
  • 鹤东:白鹤向东飞,象征离别或追求。

典故解析

  • 蟾蜍与兔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上常常被描绘为有蟾蜍和兔子的影子,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 蕉杯:在古代文人雅士中,蕉叶做的杯子是饮酒时的雅趣,常用于朋友聚会时的饮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自然。

创作背景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张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明月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今夕清光不负公”点明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月光如水,清澈明亮,恰似友谊的纯净。接下来的“更无云气碍虚空”则强调了夜空的无暇,进一步烘托出月亮的光辉。

“晴迟一日秋才望”这一句,通过时间的推移,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期待和对月色的渴望。三更时分,月亮正中,意味着夜色的最美时刻,诗人的心情也随之达到高潮。

下文提到的“蟾兔影寒天下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以及对故友的思念。接着“鱼龙魄动海生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气氛,海洋的波动象征着世事的变化,寓意着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提到的“故人别有蕉杯约”,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约定,未能相聚的惋惜。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对友情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夕清光不负公:今夜的月光不会辜负你,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2. 更无云气碍虚空:没有云朵遮挡,夜空显得更加明亮。
  3. 晴迟一日秋才望:晴天稍晚,才得以欣赏秋天的月亮。
  4. 看到三更月正中:午夜时分,月亮正好在天中央,意象生动。
  5. 蟾兔影寒天下露:月亮中的蟾蜍和兔子,映衬出清冷的夜露。
  6. 鱼龙魄动海生风:鱼和龙的灵魂在海中波动,象征了自然的力量。
  7. 故人别有蕉杯约:老朋友有饮酒聚会的约定,增强了人情味。
  8. 未放扁舟一鹤东:未曾放下小舟,象征着未能成行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蟾兔影”比喻月亮,生动形象。
  • 对仗:如“鱼龙魄动海生风”与“蟾兔影寒天下露”,形成音韵和谐美。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如“月正中”的生动描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明月与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蟾蜍与兔子:月中的影像,代表着美好的愿望。
  • 蕉杯:象征友谊与聚会。
  • 扁舟:象征旅行与人生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蟾兔”象征什么?

    • A. 风
    • B. 月亮
    • C. 雨
  2. 诗中“故人别有蕉杯约”指的是什么?

    • A. 约定饮酒
    • B. 约定旅游
    • C. 约定读书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友情与思念
    • C. 战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围绕月亮,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以月亮引发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刻。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描绘月亮与人间情感的关系,展现了更为广阔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华诗词大典》
  • 《元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