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乐陵驿玩月》
时间: 2025-01-17 09:3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乐陵驿玩月
作者: 张翥 〔元代〕
西风吹尽马蹄尘,
凉夜中庭暂解巾。
华月团团生兔腹,
黑云片片散鱼鳞。
鬓毛老去如黄叶,
诗思秋来满白蘋。
乐饮与君须达曙,
举杯相属恰三人。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拂,马蹄扬起的尘埃已经散尽,夜晚的庭院凉爽,因此暂时卸下了头巾。明亮的月亮圆圆的,仿佛是在兔子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黑云片片,像鱼鳞一样飘散。鬓发渐渐变白,就像秋天的黄叶,诗人的思绪在这个秋天里如白蘋般丰盈。与君共饮,直到天明,举杯相伴,正好三人。
注释
- 马蹄尘:马蹄所扬起的灰尘,象征秋天的收尾和清静的夜晚。
- 华月:明亮的月亮,常常与美好、团圆的意象相连。
- 兔腹:指的是传说中的月兔,寓意着月亮的美好和神秘。
- 鱼鳞:黑云片片如同鱼鳞,形象生动,描绘了云的形状和夜空的变化。
- 白蘋:白蘋是水草的名称,用以比喻清雅脱俗的诗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字子文,号缨山,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与人情,尤其擅长表现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中秋之夜,正值秋季,月明如水,正是人们赏月、聚会的时节。诗人在乐陵驿停留,吟咏月色,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中秋乐陵驿玩月》是一首描绘秋夜月色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在诗中,张翥以清新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西风、月亮、黑云以及诗人的思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的开头以“西风吹尽马蹄尘”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华月和黑云的景象,用“团团生兔腹”和“散鱼鳞”生动地展现了月亮的明亮与云彩的轻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鬓毛老去如黄叶”,这一句承载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人感叹年华易逝,然而“诗思秋来满白蘋”则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执着。最后两句“乐饮与君须达曙,举杯相属恰三人”则是将自然景色与人际交往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尤为讲究,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悟。这不仅是一首关于中秋的诗,更是对人生和友谊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吹尽马蹄尘:描绘了秋风的到来,带走了马蹄扬起的尘埃,暗示着季节的变换。
- 凉夜中庭暂解巾:在凉爽的夜晚,诗人放下束缚,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 华月团团生兔腹:形象地描绘了明月如同兔子般的圆润,呼应了中秋节的传统意象。
- 黑云片片散鱼鳞:黑云像鱼鳞一样,轻柔地漂浮,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 鬓毛老去如黄叶:岁月流逝,鬓发渐白,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对时间的感慨。
- 诗思秋来满白蘋:秋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乐饮与君须达曙:与朋友一同畅饮,直到天明,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 举杯相属恰三人:三人举杯共饮,画面温馨,表达了社交与情感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华月团团生兔腹”将月亮比作兔子,生动形象。
- 拟人:黑云如鱼鳞,赋予了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特性,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对仗上都表现出工整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中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中秋的夜晚,与友人一同饮酒赏月,既享受了自然的美好,又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浓浓的温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转变。
- 华月:代表着团圆、幸福的美好时刻。
- 黑云:暗示着变化与无常,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
- 黄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白蘋:暗示着诗人的思想和创作灵感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来临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提到的“华月”是指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圆圆的月亮
C. 太阳
D. 雨后的彩虹 -
诗人最后与多少人举杯相饮? A. 一人
B. 二人
C. 三人
D. 四人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by 苏轼:同样描写中秋月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 《静夜思》 by 李白: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 by 李白:同样是在月下饮酒,但更强调孤独与自我陶醉,而张翥的诗则更多体现了友情和团聚的温暖。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两首诗都涉及到夜晚与月亮的描写,但主题和情感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