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时间: 2025-01-19 21:2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吴百越楚天宽,不厌登临不厌观。
画舫红桥随处有,丹楼碧宇倚空寒。
梅边吟思春光早,雁外归心夕照残。
灯火沙河塘上路,岂无冻屋卧袁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楚天和迷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赞美。诗中提到三吴与百越,意指江南一带的美丽风光,诗人乐于登高远眺,欣赏四周的景致。画舫和红桥随处可见,映衬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画。诗人感叹春光来得早,梅花旁吟咏,雁阵归来时夕阳已经西沉,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诗人提到灯火通明的沙河塘上小路,甚至在寒冷的冬夜也能找到温暖的归宿,暗示着生活的平凡与坚韧。
注释:
- 三吴:指的是吴国、东吴地区,泛指江南地区。
- 百越: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通常指浙江、福建一带的山地民族。
- 画舫:一种装饰华丽的小船,通常用于游玩。
- 丹楼:指红色的楼阁。
- 碧宇:青色的天空。
- 吟思:吟咏与思考,指在梅花旁沉思。
- 归心:归家的心情。
- 灯火:指夜晚的灯光,象征着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卧袁安:指的是卧于屋内的袁安,袁安是历史上一个安静而有节操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回,字君衡,号雪泉,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游览吴山时写下的,感受到壮丽的山水景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展现了诗人方回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文情怀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以“三吴百越楚天宽”引入,展现了广阔的地理视野与辽阔的胸怀。在这不厌登临的情态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欣赏眼前的美景,更是在思考与自省。诗中提到的“画舫红桥”与“丹楼碧宇”,分别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典雅与清幽,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江南独特的韵味。
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引入了梅花与归雁的意象,展现出春天的早来与夕阳下归心的宁静。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夕阳下的归心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人世无常的哲思。最后,诗人提到夜晚的灯火与温暖的居所,既反映了生活的平凡,也传递出一种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体验。这种对自然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感悟,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了一种永恒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吴百越楚天宽: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 不厌登临不厌观:表达了诗人对游览与欣赏自然美景的热情。
- 画舫红桥随处有:描绘出江南水乡的典雅景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丹楼碧宇倚空寒:突出了高远的空间感与清冷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意境。
- 梅边吟思春光早:通过梅花与春光的结合,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思考。
- 雁外归心夕照残:表现夕阳下,归雁的情景,暗示归家的心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灯火沙河塘上路:描绘夜晚的温馨与生活的平凡。
- 岂无冻屋卧袁安:暗示在寒冷的环境中,也有温暖的归宿,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丹楼碧宇”用色彩比喻空间的广阔。
- 对仗:如“画舫红桥”与“丹楼碧宇”,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希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思考与感伤。
- 雁:象征归乡与亲情,体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灯火:象征温暖与生活的希望,带来安宁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的是: A. 北方地区
B. 江南地区
C. 西南地区 -
“画舫红桥”主要描绘的是: A. 战争
B. 江南水乡的景色
C. 高山流水 -
诗中提到的“梅”象征着: A. 冬天
B. 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C. 秋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方回的《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更多地表现了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空灵与幽远。两者在描绘自然之美时各有千秋,前者注重细节与生活的真实感,后者则追求一种超脱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