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寺》
时间: 2025-01-04 12:3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山不见云,入山惟见竹。
竹尽露寺门,绿阴环曲曲。
莲池昔居此,安禅构茅屋。
高踪西去久,衣钵今谁属。
我来偶徜徉,香积饭初熟。
禅从玉版参,书向金函读。
转怜名利辈,抗尘空逐逐。
晚钟云外来,催我还辕速。
白话文翻译:
出山时看不见云彩,走进山中却只见竹林。
竹子生长到尽头,寺庙的门显露出来,绿荫环绕着曲折的小路。
曾经莲池就在这里,禅修的人在茅屋中安静居住。
高人的踪迹已久西去,衣钵如今又归于谁呢?
我偶然在这里徘徊,香积饭刚刚熟透。
禅意从玉版中参悟,经典书籍在金函中阅读。
转念怜惜名利之辈,抵抗尘世的纷扰空追逐。
晚钟从云外响起,催促我赶快回去。
注释:
-
逐句解释:
- 出山不见云:走出山外却看不见云彩,暗示对外界的隔离。
- 入山惟见竹:进入山中,只能看到竹子,描绘一种宁静的环境。
- 竹尽露寺门:竹子生长到尽头,寺庙的门显露无遗,表现出环境的幽静。
- 绿阴环曲曲:绿色的阴影围绕在曲折的小路上,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典故解析:
- 莲池:指的是古代禅宗修行者常在莲池旁修行,莲花象征清净和高洁。
- 衣钵:佛教用语,指僧人所用的传承法器,象征着佛法的传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夏伊兰,清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作品多反映其对自然、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夏伊兰游历云栖寺时,表达了他对禅宗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歌鉴赏:
《云栖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首句“出山不见云,入山惟见竹”,以对比手法,创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逃避。接着,描绘了竹林环绕寺庙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禅意空间。“莲池昔居此,安禅构茅屋”则将诗人对古代高人隐士的景仰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反复提及的“衣钵”,不仅是对佛教传承的追思,也是对自身修行的深邃反思。最后,晚钟响起,提醒诗人回归尘世,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与对俗世的无奈。整首诗在自然与人心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体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出山不见云:象征与世隔绝,内心的宁静。
- 入山惟见竹:竹子作为坚韧的象征,代表了诗人的高洁品格。
- 竹尽露寺门:隐喻人世繁华难以触及,反映出对道德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 晚钟云外来:钟声如同一种召唤,连接着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出山”与“入山”的对比,突出内心的转变。
- 比喻:竹子与莲池的运用,象征着清新和宁静的心境。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漠,强调了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代表诗人内心的品质。
- 莲池:象征着清净与智慧,是古代禅宗文化的重要意象。
- 晚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归属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衣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佛教传承的法器
C. 诗人的衣物
D. 隐士的住所 -
诗中“竹尽露寺门”意在表达什么? A. 寺庙的繁华
B. 隐士生活的孤独
C. 自然景色的美丽
D. 竹子的生长 -
“晚钟云外来”中的“云外”隐喻了什么? A. 远方的朋友
B. 诗人的思念
C. 纷扰的世俗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与《云栖寺》中的淡泊名利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禅宗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