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下黄菊暮秋始开为赋此篇》

时间: 2025-01-04 07:59:56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

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

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

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砌下黄菊暮秋始开为赋此篇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
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
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
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白话文翻译:

在秋季的暮色下,菊花刚刚绽放,为了这篇诗我写下这些文字。小栏栽种的土壤在等待重阳节的到来,雨水洗净了金钱,但它们却不急于开放。最终依靠九月的秋风来调整它们的颜色,谁能嗅到那清幽的香气呢?陶渊明心向自然,写出空灵的诗篇;胡广随缘而活,却能享有长寿。古代的风流韵事已无处可追问,如今只有零星的花瓣浮动在一杯菊花酒中。

注释:

  • 砌下:指花坛的下方。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金钱:指金色的花朵,可能是指其他花卉。
  • 九秋:指九月的秋天。
  • 三嗅:形容嗅觉的敏锐,意指多次嗅闻。
  •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闻名。
  • 胡广:胡广,意指随缘而活的人,可能是指汉代的胡广。
  • 碎花浮泛:形容零星的花瓣漂浮在液体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少有名声,以其细腻的观察力和清新的笔触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暮秋,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反映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对生命的哲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诗中对菊花的描写与重阳节的习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菊花为中心,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开篇“砌下黄菊暮秋始开”即设定了时间与地点,表现出菊花在秋末的独特韵味。诗人通过栽种与等待,传达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接着用“雨洗金钱未肯忙”将菊花的开放与自然的节奏相联系,暗示着生活中的匆忙与自然的从容之间的对比。

“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九月的秋风为菊花带来了色彩,然而真正的清香却是心灵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提及陶渊明与胡广,前者寓意着追求理想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是随缘而活,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

最后一句“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带有淡淡的伤感与哲思,古风流韵事已无处可追,唯有那杯中菊花的清香,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品味生活的点滴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砌下黄菊暮秋始开:背景设定,菊花在秋天晚些时候绽放。
  2. 小栏培土待重阳:表现出对节气的期待与自然的依赖。
  3. 雨洗金钱未肯忙:意指菊花在雨水的滋润下依然保持从容。
  4. 终藉九秋扶正色:秋风将菊花的颜色调正,表明自然的变化。
  5. 谁能三嗅为清香:强调感受美的难得与珍贵。
  6. 陶潜属意空诗好:提到陶渊明,暗示高洁的情操。
  7. 胡广随缘却寿长:表达对生活态度的不同看法。
  8. 古昔风流无处问:感叹古风流事已无处可寻。
  9. 碎花浮泛一尊黄:最后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与人生的哲思相联系,赋予菊花以深厚的象征意义。
  • 对偶:如“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人生观的多样性。
  • 意象:菊花、重阳、秋风等意象交织,构成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崇敬。诗人用花的盛开与人生的哲思相结合,传递出一种在繁华与宁静之间的思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坚韧、清高,是隐逸者的代表。
  • 重阳:象征长寿与团圆,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 秋天:象征成熟与反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刚中的《砌下黄菊暮秋始开》主要描写了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秋天的菊花
    C. 夏天的雨水
    D. 冬天的雪花

  2. “陶潜属意空诗好”中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3.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日
    B. 长寿
    C. 春天
    D. 祭祀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展现田园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于时局的思考与感叹。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其五》
    • 主题相近,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不同在于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乐趣,郑刚中则带有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传记》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