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层台高几许,此即会稽图。一目空秦望,千峰压镜湖。云烟分境界,城郭限廉隅。他日传佳话,兰亭与此俱。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台有多高呢?这里就是会稽的景象。从这里可以一眼望见秦地,成千上万的山峰压在镜湖之上。云雾烟霞分隔着各个境界,城池和乡村的边缘在这里限制着视野。将来这里必会传颂佳话,与兰亭的故事一同流传。
注释:
字词注释:
- 层台:高台、楼阁。
-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
- 一目:一眼。
- 空秦:空旷的秦地,指遥远的秦国。
- 千峰:千座山峰,形容数量之多。
- 压:压迫,覆盖。
- 镜湖:湖面如镜,形容湖水平静。
- 云烟:云雾,形容空中气象。
- 境界:地域、景色。
- 城郭:城池和乡村。
- 廉隅:边缘、角落。
- 佳话:美好的传说、故事。
- 兰亭: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著名的文学作品。
典故解析:
- 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表达了对友人聚会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提及兰亭,暗示这座高台也将成为文人墨客聚会、吟诗作对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惟明,号复古,宋代诗人,生平大致在北宋时期,其诗文化底蕴深厚,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戴复古游览赵庶可山台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佳话流传的期待,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与人文的高度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台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与人文情怀的交融。诗的开头“层台高几许,此即会稽图”以问句开篇,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将目光投向远方的秦地与千峰的壮阔,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显示了其胸怀的广阔。诗中“云烟分境界,城郭限廉隅”则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景致变化,表现出一种空间的层次感。最后两句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暗示这座山台也将如兰亭一样成为文人聚集、吟咏的胜地。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深刻揭示了人情世故,体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文化自觉与历史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台高几许:询问高台的高度,体现出诗人的好奇与赞叹。
- 此即会稽图:直接点名此地的美景,如同会稽的山水画卷。
- 一目空秦望:从高处一眼望去,可以看到遥远的秦地,暗示视野的开阔。
- 千峰压镜湖:千山峻岭倒映在湖面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 云烟分境界:云雾将不同的自然景色隔开,形成各自的境界。
- 城郭限廉隅:城镇与乡村的边界限制了视野,展现了人文地理的交融。
- 他日传佳话:预言将来的美好传说,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期许。
- 兰亭与此俱:将此地与著名的兰亭相提并论,突显其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烟分境界,城郭限廉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高台比作会稽的图景,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层台”“一目”“千峰”等词汇的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人文情怀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台:象征高远的志向和人文聚集之地。
- 千峰:象征自然的广阔与壮丽。
- 镜湖:象征宁静与和谐美好。
- 云烟: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无常。
- 兰亭: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哪位书法家的作品?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
“层台高几许”中“层台”指的是? A. 低矮的台
B. 高耸的台
C. 平坦的台 -
“云烟分境界”中的“云烟”主要形容什么? A. 花草树木
B. 天空气象
C. 城市建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王羲之《兰亭集序》:同样描绘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强调聚会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情感基调相似。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文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哲理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经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