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时间: 2025-01-06 08:5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白话文翻译:
我在斋戒的日子里静坐了三十天,周围邻里传来的笙歌声此起彼伏。
明亮的月光下,我停下了饮酒的夜晚,眼睛却暗淡无光,看到的是花丛中游玩的人们。
我依赖于学识空灵的心态来观赏,深知人世间的思念不过是尘土。
我仍然思念那些闲聊嬉笑的时光,未曾忘记那些老朋友和亲人。
长久以来我担任着龙门的主人,常常接待那些兔苑里的宾客。
水边嬉戏的歌声响彻整日,雪夜的宴会蜡烛辉煌到清晨。
世事纷繁皆超出常理,我时常反思自己的处境。
我已抛弃了风光,已是七十四岁的春天。
注释:
- 斋戒:指禁食、清净的生活。
- 笙歌:笙(乐器)和歌声,表示欢乐的气氛。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赖学:依赖于学问。
- 龙门主:指白居易担任的官职,龙门是其居住的地方。
- 兔苑:可能指宴会或聚会的地方。
- 水嬉:水边嬉戏。
- 事事皆过分:指生活中的事情常常超出常理。
- 七十四年春:指作者已到七十四岁,春天象征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切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常反映民生疾苦,富有哲理和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晚年,尤其是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和个人生活的沉淀后,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感怀,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斋戒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尤其是“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不仅描绘了明亮的夜晚,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对往昔的追忆。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回忆旧友、闲聊、聚会等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诗人虽身处高位,却常常自省,意识到世事的过分与无常,这种反思态度使得诗情愈加深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过往的珍视,尤其是“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一句,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接受,犹如人生如梦,值得珍惜的唯有身边的友情与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斋戒坐三旬:表达了诗人长期的斋戒和内心的沉思。
- 笙歌发四邻:周围的欢乐声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月光照耀下,诗人反思自己,眼前的景象却显得模糊。
- 赖学空为观:依靠学识与空灵的心态来看待纷扰的世界。
- 深知念是尘:对思念的认识,意识到人间的情感不过是尘埃。
-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回忆与朋友们的欢乐时光,珍视旧情。
-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身为官员,接待宾客的经历与职责。
-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描绘出日夜欢聚的场景,同时映衬出生活的繁华。
-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对世事的深刻反思,内心的自省与不安。
-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对人生的感慨与接受,承认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 象征: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诗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慨。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即便在高位也无法逃避生命的无常和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斋戒:象征清净与反思,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 笙歌:象征欢乐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 月明:象征明亮与思索,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 水嬉、雪宴:生活的繁华与热闹,显示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明”主要指什么?
- A. 明亮的夜晚
- B. 诗人的心情
- C. 过往的回忆
-
“事事皆过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人生的无常
- B. 旧友的珍贵
- C. 春天的到来
-
诗人对待友情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珍惜与怀念
- C. 轻声放弃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诗歌都对人生与友情有深刻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忧虑。白居易的《斋居春久感事遣怀》更加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旧友的怀念,而杜甫的《春望》则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