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时间: 2024-09-19 21:11:06意思解释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作者:白居易 〔唐代〕
原文展示: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滪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白话文翻译:
今天早上又收到了来自东川的消息,想要在春初时发信给梓州。
听说九江的书信让我短暂地感到高兴,但路过三峡时又不禁感到忧愁。
潇湘地区的瘴气和雾霭让我吃饭都觉得不舒服,滟滪江的惊涛骇浪使船只无法稳泊。
我想寄出两行泪水来迎接你,然而长江却不愿向西流。
注释:
- 东川信:指来自东川的消息。
- 梓州:古地名,今四川省境内。
- 九江:指长江中游的九江地区。
- 三峡:指长江三峡,著名的峡谷。
- 潇湘:指湖南地区,因多雨雾而出名。
- 滟滪:指长江中的滟滪江,水波荡漾的样子。
- 迎尔泪:想要用泪水来迎接对方。
典故解析:
此诗中涉及的地名,如东川、梓州、九江和三峡,均为实际存在的地理位置,反映出作者在旅途中对故人的思念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因其诗风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深受后人喜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涉及爱情、社会、政治等多个主题。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旅途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融,反映出他在动荡时代中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将内心的思念和忧愁融入其中。诗的开头“朝来又得东川信”,传达了收到消息的喜悦,但随即又因“路经三峡”的景象引发了愁绪,展现了喜与忧的对比,情感的波动。潇湘的瘴雾和滟滪的惊波,更是将自然的恶劣与内心的苦闷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最后两句“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表达了深切的思念,泪水仿佛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而长江的不流动象征着时间的停滞与思念的无尽。整体来看,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来又得东川信:早晨又收到来自东川的消息,表示对故人的关心。
- 欲取春初发梓州:想要在春天初时寄信到梓州,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 书报九江闻暂喜:听说九江的书信让我一时感到高兴,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
- 路经三峡想还愁:经过三峡时又感到忧愁,显示出旅行中的孤独感。
- 潇湘瘴雾加餐饭:潇湘地区的瘴气和雾霭使得吃饭都觉得不舒服,展现出环境对心情的影响。
- 滟滪惊波稳泊舟:滟滪江的波涛汹涌,船只难以停靠,象征着人生的波折。
- 欲寄两行迎尔泪:想要用泪水来迎接你,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
- 长江不肯向西流:长江似乎不愿意流向西方,暗示着时间的停滞和思念的无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寄托思念的方式,表现出情感的深邃。
- 拟人:长江被赋予了意志,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对仗:在意象的对比中,形成了情感的张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忧愁展开,表现了在自然环境影响下,个人情感的起伏和深沉的友谊。
意象分析:
- 东川信:象征着友情的纽带。
- 春初: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三峡:象征着人生的艰险与不易。
- 潇湘:代表着愁闷的环境和不适感。
- 长江: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流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川信”指的是: A. 来自东川的消息
B. 来自西川的消息
C. 来自北川的消息
D. 来自南川的消息 -
诗中“路经三峡”的感受是: A. 高兴
B. 忧愁
C. 无所谓
D. 兴奋 -
诗人想要用什么来迎接友人? A. 微笑
B. 礼物
C. 泪水
D. 诗歌
-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得行简书》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白居易更注重自然环境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在豪放与洒脱中表现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