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之谪去千馀里,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
白话文翻译:
白居易因贬谪而离开了千里之远,而李白则已经十一年未曾来到这里。今天看到他的名字,就像见到他本人一样,墙壁上的尘埃和破窗前的景象让我感到怀念。
注释:
- 微之:指的是白居易自己,"微"是谦称。
- 谪去:被贬谪离去。
- 千馀里:距离超过千里,形容十分遥远。
- 太白:指的是李白,因字太白而得名。
- 无来:没有再来过。
- 今日见名:今天看到他的名字。
- 如见面:就像见到他本人一样。
- 尘埃壁上:墙壁上覆盖着尘埃,说明时间久远。
- 破窗前:窗户破损,暗示环境的衰败。
典故解析: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和奔放的个性著称,常与白居易相提并论。
- 贬谪:在唐代,士人因政见不合而被贬谪的现象普遍,白居易的贬谪经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诗歌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的贬谪生涯中,表达了对故友李白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李白的追忆,白居易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李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微之谪去千馀里”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因贬谪而远离故土,孤独感油然而生。接着“太白无来十一年”,展示了李白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李白的缺席使得诗人感受到更加深刻的孤独。最后两句“今日见名如见面,尘埃壁上破窗前”,则生动描绘出诗人看到李白名字时的情景,仿佛李白就在眼前,满墙的尘埃和破窗更是时间流逝的见证,带给读者一种惆怅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的回忆,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岁月无情,友人离去的无奈与感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邃而真挚,使读者能够体会到那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微之谪去千馀里”:“微”代表自己,贬谪离开故土,表达了孤独感。
- “太白无来十一年”:“太白”是李白的别称,强调李白与诗人的距离和时间的延续。
- “今日见名如见面”:看到李白的名字,似乎见到了他本人,表现出深切的怀念。
- “尘埃壁上破窗前”:“尘埃”说明时间久远,“破窗”暗示环境的衰败,对比了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凋零。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时间的对比(“无来十一年”与“今日见名”)强化怀念之情。
- 拟人:将“见名”比作“见面”,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在政治波动中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 “千馀里”:象征距离与隔阂,表达孤独感。
- “太白”:李白的象征,代表着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
- “尘埃壁上”:时间流逝的象征,反映出生活的变化与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
“太白”是指哪位诗人?
- A. 白居易
- B. 杜甫
- C. 李白
- D. 王之涣
-
在诗中,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人的怀念
- C. 对政治的不满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在表达友谊和人生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所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李白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