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尚记春归日》
时间: 2025-01-19 19:5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尚记春归日,锦绣裹江城。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
鱼鸟自飞自跃。红紫谁开谁落。
天运渺无声。四序镇如此,当富复亭亭。
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
竞传元已天气,别是一般清。
便引郑郊溱洧。不道孔门沂泗。
大道掌如平。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白话文翻译:
我仍记得春天回归的日子,江城被绣锦般的美景所包裹。
是谁将太阳推向西方,水面上依稀可见故乡的痕迹。
鱼儿和鸟儿自由地飞翔与跃动,鲜花的红与紫又是谁开又是谁落呢?
天运变化无声,四季如此安定,富饶的景色依然亭亭玉立。
这是什么年头,修禊的日子,畅游于幽静的情怀。
竞相传颂着元代的天气,别样的清新滋味。
仿佛引导着郑国的郊野与溱水,不提及孔子的沂水与泗水。
大道如平,等待着那些迷失在水边的人,皆向此处行来。
注释:
- 尚记:仍记得,表示对往事的回忆。
- 日驭:指太阳的行驶。
- 水认故乡痕:水面上可以认出故乡的痕迹。
- 修禊:古代习俗,春天在水边举行的洗浴活动,常用于纪念春天的到来。
- 郑郊溱洧:指春秋时期的郑国,溱水和洧水是其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梦阮,号澹泊,自号“东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反映出他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尚记春归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魏了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尚记春归日,锦绣裹江城”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锦绣”形容春天的繁华,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谁推日驭西去”则引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随着日落西山,时间仿佛在悄然流逝。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提到“鱼鸟自飞自跃”,表现出春天的生气与活力,而“红紫谁开谁落”则暗示了花开花落的无常,给人以思考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接着,诗人探讨了天运的变化和四季的轮回,表达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与敬畏。
在整首诗中,魏了翁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尤其是对比与象征,使得作品在平淡中见深刻。最后,诗人通过引入郑国的水乡,表达了对知识与真理的追寻,强调了大自然的包容与大道的平坦,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尚记春归日,锦绣裹江城。”:回忆春天归来的日子,江城被美丽的景色包围。
-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时间流逝,太阳慢慢西沉,水面上浮现出故乡的痕迹。
- “鱼鸟自飞自跃。红紫谁开谁落。”:鱼儿和鸟儿自由地飞翔,鲜花的红色和紫色是谁盛开,谁又凋谢。
- “天运渺无声。四序镇如此,当富复亭亭。”:天命变化无声,四季的更替安静而稳定,富饶的景象依然美丽。
- “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这是哪个年份,进行春水洗浴的活动,流露出内心的幽静情感。
- “竞传元已天气,别是一般清。”:传颂着元代的气候,别有一种清新之感。
- “便引郑郊溱洧。不道孔门沂泗。”:引导着郑国的水乡,不提及孔子的沂水和泗水。
- “大道掌如平。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大道平坦,等待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们,皆向这里而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锦绣,形象生动。
- 拟人:鱼鸟的自飞自跃,赋予它们生命的活力。
- 对仗:如“红紫谁开谁落”,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鱼鸟:代表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故乡的痕迹: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与牵挂。
- 大道:象征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归日”是指哪个季节的开始?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诗人通过什么样的意象来表现春天的生机?
- A. 夕阳
- B. 鱼鸟
- C. 雪花
- D. 秋叶
-
诗中提到的“修禊事”主要是指什么活动?
- A. 祭祀活动
- B. 春水洗浴活动
- C. 秋收活动
- D. 夏日游玩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
诗词对比: 魏了翁的《水调歌头·尚记春归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是“水调歌头”这一词牌名下的作品,前者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意象选择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