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感旧》

时间: 2025-01-06 06:28:12

忆昔停车易水涯,觅交屠狗卖浆家。

闲随野老牵黄犬,不羡中书掌白麻。

北阙迁居成废圃,午门镌字改中华。

楚狂哪管兴亡事,开谢原同陌上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停车易水涯,
觅交屠狗卖浆家。
闲随野老牵黄犬,不羡中书掌白麻。
北阙迁居成废圃,午门镌字改中华。
楚狂哪管兴亡事,开谢原同陌上花。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过去在易水边停车的日子,
寻找朋友的地方是屠夫和卖浆的家。
悠闲地跟着乡老牵着黄犬,不羡慕中书的白麻衣。
北阙迁都后变成了废园,午门上刻的字也改成了中华。
楚国的狂士又何曾在意兴亡的事情,
开花和凋谢都像陌上的花一样。

注释:

  • 易水涯:指易水,古代地名,象征着离别与悲伤。
  • 屠狗:屠夫,指卖肉的人。
  • 卖浆家:卖浆的商家,浆指喝的饮料。
  • 野老:乡村的老者。
  • 中书:指中书省,古代官署,掌管文书。
  • 白麻:白色的麻衣,象征官职与权力。
  • 北阙:北方的宫阙,代指京城。
  • 废圃:废弃的园圃,象征兴衰。
  • 午门:故宫的大门,象征权力中心。
  • 楚狂:楚国的狂士,历史上指屈原等人。
  • 陌上花:路旁的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无关政治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易水送别:指荆轲刺秦王前的故事,象征着离别与豪情。
  • 楚狂:指屈原等人的故事,反映了对国家兴亡的无奈与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汝赓是近现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曾经历多次社会变迁。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特色,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国家动乱与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诗歌鉴赏:

《北平感旧》是一首浓郁的怀旧情诗,王汝赓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忆昔停车易水涯”引入,易水作为离别的象征,让人不禁想到古代英雄的悲壮与不舍。接着,他描述了寻找朋友的场景,屠狗与卖浆的家,展现了平民生活的平淡与真实。

“闲随野老牵黄犬,不羡中书掌白麻”,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北阙迁居的变故,暗示了宫廷的衰落与国家的动荡,午门上的字改为“中华”,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楚狂哪管兴亡事,开谢原同陌上花”,更是揭示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无关与无奈,像路旁的花一样,虽美丽却无能为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昔停车易水涯”:回忆过去在易水边停车的情景,象征离别。
    • “觅交屠狗卖浆家”:寻找朋友的地方,描绘平民生活的场景。
    • “闲随野老牵黄犬”:随乡老悠闲地生活,表达不羡慕权贵的态度。
    • “不羡中书掌白麻”:不羡慕高官显贵,反映对名利的淡泊。
    • “北阙迁居成废圃”:北阙的迁都,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午门镌字改中华”:午门的字变,象征国家的变化。
    • “楚狂哪管兴亡事”:楚国的狂士对国家荣辱的漠然。
    • “开谢原同陌上花”:开花与凋谢如同路边的花,象征生命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变迁比作花的开谢,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 主题思想:全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易水:象征离别与悲壮。
  • 黄犬:代表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纯朴。
  • 午门:象征权力与历史的变迁。
  • 陌上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忆昔停车易水涯”中的“易水”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个城市
    C. 一个山脉
    D. 一种饮料

  2. “楚狂哪管兴亡事”中的“楚狂”是指:
    A. 楚国的国君
    B. 楚国的文人
    C. 楚国的狂士
    D. 楚国的农民

  3. 诗中提到的“北阙迁居”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风光
    B. 个人情感
    C. 历史变迁
    D. 社会生活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王汝赓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但王汝赓更多的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而杜甫则强调国事的悲痛。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深切情感。

参考资料

  • 《王汝赓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