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杂咏》
时间: 2025-01-04 08:5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杂咏
作者:华白滋 〔清代〕
溪边新结小团瓢,
户外宁知市与朝。
无供也须留客坐,
有花何必待人邀。
自知疏懒性成癖,
谁谓清闲福未饶。
如此长贫亦韵事,
不妨卒岁混渔樵。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新近结成的小团瓢,
户外何必在意市井与朝堂。
即使没有丰盛的款待,也要让客人坐下,
有花就不必等人来邀请。
自知懒散成了习惯,
谁说清闲的生活没有福气。
就这样长久贫穷也能有韵味,
不妨过完这一年,安于渔樵生活。
注释:
- 团瓢:一种小型的瓢,通常用来盛水或饮用。
- 宁知:何必知道,表达无所谓的态度。
- 无供:没有丰盛的款待。
- 留客坐:让客人留下来坐一坐,表示热情。
- 疏懒:懒散、疏忽。
- 福未饶:福气并不多的意思。
- 韵事:有趣的事情,指生活的情趣。
- 混渔樵:过着渔夫和樵夫的生活,指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华白滋,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的情趣,风格清新而淡泊。
创作背景:在社会动荡与生活压力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闲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幽居杂咏》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作者以溪边的小团瓢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居住环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质朴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无供也须留客坐”,表现了作者对待客人真诚的态度,即使生活简朴,也要热情款待朋友,这种人情味恰是诗中所流露的温暖。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不以贫穷为忌,认为长久的清贫生活同样可以有韵味,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溪边新结小团瓢:描绘了一个自然的宁静环境,团瓢象征着简单的生活。
- 户外宁知市与朝:表现对世俗事务的漠视,强调隐居生活的自由。
- 无供也须留客坐:即使缺乏丰盛的食物,也要热情款待朋友,彰显人情味。
- 有花何必待人邀:生活中有花的美好,不必等待他人的认可。
- 自知疏懒性成癖:反思自己的懒散,认识到这种性格已经成了习惯。
- 谁谓清闲福未饶:质疑世俗观点,认为清闲的生活同样可以幸福。
- 如此长贫亦韵事:长久的贫穷也能拥有生活的韵味。
- 不妨卒岁混渔樵:乐于接受渔樵的生活,显得洒脱自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小团瓢比喻简单的生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强化了诗人的态度和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强调清闲生活的价值。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 溪边:象征自然、宁静的环境。
- 团瓢:代表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 花: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情趣。
- 渔樵:象征隐逸、简单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团瓢”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小型的瓢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果实
-
作者认为清闲的生活:
- A. 没有意义
- B. 充满福气
- C. 需要繁华
- D. 不值得追求
-
诗中“无供也须留客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朋友的冷漠
- B. 对朋友的热情
- C. 对生活的失望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
- 王维的《鹿柴》:表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比较华白滋的《幽居杂咏》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华白滋更加强调对人情的重视,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