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麾霆津河道中》

时间: 2025-01-06 07:01:18

杨柳低垂处,茅檐四五家。

烟迷村坞树,霞灿蓼汀花。

恍入桃源路,哪知都市华。

此间堪避世,何用觅丹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低垂处,茅檐四五家。
烟迷村坞树,霞灿蓼汀花。
恍入桃源路,哪知都市华。
此间堪避世,何用觅丹砂。

白话文翻译:

在低垂的杨柳旁,有四五家茅草屋。
烟雾弥漫在村庄和树木之间,霞光照耀着岸边的蓼花。
仿佛走入了桃花源,哪里知道城市的繁华。
这里正适合躲避世俗,何必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

注释:

字词注释:

  • 杨柳:柳树,象征柔美和生机。
  •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指房屋简朴。
  • 烟迷:烟雾笼罩,表示朦胧的景象。
  • 村坞:村庄附近的水边。
  • 霞灿:霞光灿烂,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蓼汀:蓼草生长的水边。
  • 桃源: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世外桃源。
  • 都市华:城市的繁华和喧嚣。
  • 避世:逃避世俗的生活。
  • 丹砂: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象征追求长生。

典故解析:

  • 桃花源:出自《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和谐美好的地方,成为理想生活的代名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汝赓(1885-1942),字道明,号白溪,近代诗人。他在诗歌中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作品多反映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作者追求宁静和理想的生活,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乡村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美。开篇以“杨柳低垂”引入,营造了一种柔和的氛围,接着描绘了“茅檐四五家”的乡村居所,透出一种淳朴的生活气息。接下来的“烟迷村坞树,霞灿蓼汀花”,则通过烟雾和霞光的映衬,增强了自然美的诗意。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内心的感受,诗人自问“哪知都市华”,思考与世俗繁华的关系,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疏离感。最后以“此间堪避世,何用觅丹砂”结束,意在强调在这片自然环境中,诗人找到了避世的理想,而不再渴求虚幻的长生不老药,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杨柳低垂处,茅檐四五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环境。
  2. “烟迷村坞树,霞灿蓼汀花。”:通过烟雾与霞光描绘出朦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3. “恍入桃源路,哪知都市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都市繁华的无知与逃避。
  4. “此间堪避世,何用觅丹砂。”:强调在这里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不再追求外界的虚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村生活比作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
  • 对仗:如“烟迷村坞树,霞灿蓼汀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讽刺了都市的繁华与浮华,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生命与愉悦。
  • 烟雾:代表朦胧、神秘的氛围。
  • 霞光:象征美好、希望与宁静。
  • 桃源:代表理想的世外桃源,象征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乡村
    C. 荒凉的沙漠
    D. 现代化的城镇

  2. 诗人对都市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疏离
    C. 赞美
    D. 中立

  3. “桃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理想生活
    C. 现实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乡村的典范。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汝赓的《和郭麾霆津河道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描绘了理想的自然生活,但王汝赓更多地表现了对都市生活的反思和逃避之情,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两者在主题上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